花完以后,只得安慰自己,这些都是该花的,要给先生的工钱,自己弟弟妹妹以后都能跟着念书。
值吗?非常值钱。
庞津领了这份银子倒也没有乱花,吩咐自己的随身侍卫去城里买了些纸笔回来,准备给孩子们用。
至于他自己,吃喝被林舒晴全包了,也没有什么用钱的地方。
因为花钱的地方多了,家里的空间也大,林舒晴发豆芽的地方就多了。
不仅提高了酒楼的供应,连带着来买豆豉的商人也能买上好多带走。如此一来,价格必然是要低的。
不过看着如流水般入账的钱,林舒晴的心里多多少少安慰了许多。
手里有钱了,一切都好说,盖学堂的事情也就提上的日程。
关于学堂的建址林舒晴找里正一起和村里人一起商量过。
左右都是在村子里,离得不太远,找一个地势好的地方就行。
林舒晴就想的比较多,这么多的孩子来念书,可能会比较吵,加上村里来来往往的人多,万一有什么坏人怎么办?
不能安置在这边,只能另外再找一个地方。
找的便是村里东边的一块空地,那里有一条小溪。
林舒晴还带着庞津去看过,那边的水是活水,平时洗笔之类的还是很方便。
加上周围树多,夏天来了,也是会比较阴凉的。
总而言之,学堂就这么开工了。
找的还是村里人,不过这一次,大家一致都没有要钱,说是给自己还孩子盖的读书的学堂,怎么还能要钱呢?
先生的月钱他们都不给,怎么还能赚先生这笔钱呢?
乡民大体上还是淳朴的,在满足的基本的需求条件后。
现在家里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还学了一门手艺,孩子读了书,以后去找活怎么都会容易些,日子瞧着越来越有奔头了。
不过包饭还是得包的,林舒晴给的饭还是跟以前一样没变。
新年过了即是立春,万物复苏,山野间多了许多新生的杂草,盖在冬季残留的枯黄上,一撮一撮的嫩绿。
这代表着山里的野菜也能吃了!
苦了一个冬天的乡下人,家里好久没有见过什么绿色的菜。
即便今年有了豆腐,跟过去比起来日子好了很多,可人还是得吃草的。
有些迫不及待的人家已经拎着篮子去深山里找野菜。
但也有人还是耐着性子等着,等再过些日子吃。
虽然地里没有什么吃,可老祖宗的留下的规矩还在。
地里的野菜不能等它长出来后立马拔完,不然其他人就没得吃,后面的日子能长大的野菜也少。
这条不但祖祖辈辈记着,还写在这个时代的书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