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 沈羲和坐马车去省城,而八面屏风也送到了盛京。
因着下雪,路上耽误几天, 年初才到。
这一路小心翼翼护着,屏风完好无损, 一到多宝阁,小张掌柜就给摆到二楼雅间去了。
阳光下, 屏风上的丝线闪着微光, 上面的花鸟山水,透着一股雅致意味。
初几来多宝阁的人少, 雅间老老实实得清静几天,过了初五, 多宝阁人才渐渐多了起来。
进了雅间, 就有夫人问起屏风。
小张掌柜道:“这面屏风是我们小东家绣的,架子用的梨花木, 绣的是山水风景。您看绣面多清透。”
还真是一看就喜欢上了。
夫人伸手摸摸, 连摆在哪儿都想好了,小张掌柜又何尝没想过, 只是他没钱罢了。
夫人怎么看怎么中意,“这面屏风我要了。”
小张掌柜道:“夫人, 这面屏风一千五百两银子。”
“能送到府上吗”夫人温声询问。
小张掌柜点了点头。
夫人心满意足, “可还有别的东西,这都几个月了,才到这么一面屏风。”
一面屏风也没摆几天,就被买走了。
小张掌柜道:“还有羊毛毡, 琼英纸, 油纸伞, 团扇”
夫人摆摆手,“那麻烦把屏风送去赵国公府。”
小张掌柜把银票收好,记了账,这间铺子还有几月租期就到了。
他知道,二楼雅间不好装,永生花一挪一搬容易坏,东家一直咬着价钱,可是买这间铺子实在是划不来。
不到一万两银子,硬生生抬到一万二。
现在银子存了一万三千五百两,小张掌柜看中了临街一间。
他反正是不想再拖了,取了银庄牌子提钱,半天就把临街的铺子买下来了。
新铺子的二楼比一楼还敞亮,有四间屋子,小张掌柜盘算着两间装永生花,另外一间他住,剩下一间给小东家住。
小张掌柜去官府过契,把一切打点好之后吩咐伙计,“窗子都换上琉璃窗。”
他们总订琉璃罩,买琉璃窗还能便宜点。
“墙重新刷一遍,然后做永生花墙。”小张掌柜彻底松了口气,在盛京待了半年,多宝阁可算有了自己的铺子。
小张掌柜春风得意,回多宝阁进门就见着老铺子的东家。
“呦,您怎么过来了”小张掌柜收起笑,冲着人拱拱手。
铺子东家姓陈,还不是正经主,就人府上一管家,小张掌柜想买铺子,对他可是塞了不少好处,赔了不少笑脸。
陈管家道:“听说多宝阁进了面屏风,我过来瞅瞅。”
“屏风昨儿卖出去了。”小张掌柜道:“你来的真不巧,要是早个一天半天,兴许就买着了。”
“咱们这关系,你也应该提前说一声,不说屏风,就说走马灯,缂丝扇子,哪样知会过。”
陈管家面上挂不住,语气里隐隐有责怪之意,“这不地道,你这样,以后怎么好把铺子租给你。”
小张掌柜呼出一口白气,陈管家的面容模糊了一瞬。
这话他不止听过一回。
“四月租期到了,就不租了。”小张掌柜笑着道。
陈管家眯着眼睛:“张掌柜这话是什么意思。”
小张掌柜心中有一丝快意,“租期到了就不租了,”他拍拍陈管家的肩膀,“你呀,也不用担心以后怎么把铺子租给我了,租期到了会立刻搬走,绝不拖半日。”
陈管家脸色都变了,也不知是冻的还是气的,他道:“你租别的铺子了。”
小张掌柜不置可否,只冲着他笑了笑。
没租,他买了,他买了新铺子,以后都不用再租了
这一转眼就到了元宵节,顾筱在屋里做灯笼。
竹架,半透的红纸,下面坠着流苏,上面是竹勾,能挂到房檐上。
陈氏她们在外头煮元宵炸元宵。
元宵一进油锅还好好的,炸了一会儿就在锅里乱蹦,弄的厨房哪儿哪儿都是油。
陈氏使劲拧着沈大娃的耳朵,“非吃炸元宵,你瞅瞅”
沈大娃觉得耳朵要掉了,“不吃了不吃了,我不吃了,娘,疼,疼我都多大了,你还拧我耳朵”
陈氏松开手,“你多大了还收压岁钱。”
沈大娃:“”
李氏道:“少炸几个尝尝得了,咱们家常年不炸东西吃。”
沈大娃揉着耳朵,使劲点点头,“就是就是。”
陈氏:“你去把灯笼挂上,晚上街上有灯会,带着弟弟妹妹好好看,把人给我看住了,不然腿给打断。”
元宵节晚上有灯会,还有舞狮杂耍,热闹的很。
热闹也乱,街上有拍花子,专拐小孩。
沈大娃拎的清,“我肯定看好大丫二丫,娘,小婶儿她去不”
陈氏愣了一下,“我一会儿问问,三郎不在,小小她应该不去。”
陈氏声音放轻,扭头看了眼正屋,正月十五,正是团聚的日子。
沈大娃跑出去挂灯笼,他出去没一会儿就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