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一个时辰后,即是吴三桂密信中与清军约定时间。”
林忠陪的提醒,让崇祯从思绪中抽离,回到现实中。
“都准备好了吗?“
“一切准备就绪,只等清军到来。”
“好,你且下去盯着,切忌不许任何人离开军营。”
“遵旨!臣告退。”
太监林忠陪离开房间。
崇祯所在的屋子,原是属于吴三桂官邸议事厅。
昨夜,崇祯仅带三十人,走进这里,轻松镇杀吴三桂,把兵权夺回。
此后严密封锁军营,许进不许出,并查杀探子细作。
吴三桂与多尔衮密信中约定,在今日入夜时分,清军派遣黄台吉长子肃武亲王豪格,前来接洽。
毕竟只是密信往来,多尔衮自己作为主帅,也不敢确信吴三桂是否真降,不过为表示诚意,派出一位亲王。
豪格,除了是亲王,也是前锋骑营统领,是清军有名的勇将。
豪格几年前就曾从辽西长城破关,一路攻到京师脚下,所率精骑十分强悍,无人能挡,在中原腹地肆无忌惮的烧杀掳掠一番,满载而归离去,
一切紧锣密鼓中筹备,顺利进行。
但不能确认,远道而来山海关外的清军,是否一点不知关内军事发生剧变,也不知大明皇帝已经坐镇山海关。
吴三桂与清军约定,今日入夜,清军豪格带着前锋军先入关,与吴三桂见面,接受吴三桂的投降。
吴三桂的老谋深算,也是想让清军作为他的一个保障。
万一部将伏兵突袭崇祯失利,他还能联合清军,再次攻打亲征队伍。
但吴三桂千算万算,没有算到他出师未捷身先死。
他还没来得及反叛,就被崇祯砍掉脑袋,平定反叛。
而崇祯清楚了他与清军的约定后,决定将计就计,设下埋伏,来个瓮中捉鳖,希望有所斩获,挫一挫清军的锐气,第一战,对战局很有影响。
“林忠陪,回来。”
崇祯叫一声。
外屋的林忠陪,匆忙走回来:“臣在。”
“传朕圣旨,召汤若望等所有火器相关能臣与匠师,快马加鞭,速速来见朕。”
崇祯没忘记刚刚的思路。
目前进入撸炮时代,再坚固的城墙和堡垒,终会有被攻破的一天。
当然了,崇祯是在打算反攻清军城池,收复失地时,要用到大量火炮,越精良越好。
系统中,有关于现代榴弹炮,甚至火箭炮的制造图纸书,但眼下这个时代的技术局限、原料、钢铁强度、零件制造等各方面都不成熟,不可能一蹴而就,只能一步步来。
不过,弄出比红夷大炮更厉害的火炮,应该没问题,只是需要大炮制造技师团队的帮忙。
目前,大明最好的大炮制造技师,是个老外。
汤若望!
德意志人,神圣罗马帝国的耶稣会传教士,同时是一名资深学者。
汤若望坐船来到葡萄牙人占去的澳门,为了在华夏顺利传教,发展教徒,他帮助大明制造红夷大炮。
朝廷曾之命汤若望督造红夷大炮,并口述有关大炮冶铸、制造、保管、运输、演放以及火药配制、炮弹制造等原理和技术。
由朝廷官员整理成《火攻挈要》二卷,《火攻秘要》一卷。
这是迄今为止,大明介绍西洋火炮技术的权威著作。
因此,崇祯要把这些人召来。
很有必要全世界招募人才。
招募不到,就抢人。
实在抢不到,就杀了!
没错,大明得不到的,当摧毁。
这与个人利益得失无关。
是因为他深刻知道,火器科技的竞争,关系到战争成败,国家兴亡,亿万炎黄子孙的福祉或苦难。
后世二战时。
倘若德意志先制造出核武器,二战结局会被改写,而侵华日寇是德意志的盟国……
看着那万千百姓和将士,虔诚跪在面前,那一双双崇敬、狂热、期待的眼神,就知道身为大明皇帝,身上担负的不仅是个人命运。
得为他们做点什么。
而且必须做对华夏最有利的选择,即使这个选择无比残忍。
反正,自己要在这个世界,搞点大的。
陈圆圆很大,搞到手了。
错了错了……想哪里去了……
但不知为何,止不住的勾起了与陈圆圆那夜的回忆。
那凝脂般的肌肤,那丰腴柔软的身体,那…………
打住,思路回到正题!
山海关顺利夺回,取得关键的第一步胜利,也赢得部署的时间。
但决定最终胜利,决定自己与大明存亡的,是与多尔衮大军的对决。
明军士气大有提升,但兵力、军备、战斗力等方面与多尔衮大军相比,劣势十分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