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忠陪又立一功。
崇祯给他升了一阶爵位,以示鼓励。
林忠陪一步步迈向他梦寐以求的太监王宝座。
太监王不仅是称号的荣耀,还能得到实实在在的封地,虽然没有后代继承,但能使他功盖郑和,成为有史以来太监从未达到的高度,名垂青史。
这唯有崇祯皇帝能帮他实现,换个皇帝可能一切烟消云散。
因此,他必须千方百计的保护好崇祯皇帝,这是他的第一要务。
这次海战,收获如此之大,也出乎崇祯的意料。
郑成功立下显赫战功。
论功行赏时,林忠陪见崇祯特别看重这位少年英才,提议崇祯收郑成功为义子。
虽然崇祯年龄上不是大很多,但这个时代,不乏十三四岁做父亲的人。
崇祯觉得这个提议不错。
而郑成功早已对英明神武的崇祯,崇拜得五体投地。
另外,拜崇祯为义父,这等他真正意义上跃上龙门,成为皇族中人。
他一家平民出身,能封勋爵,已是莫大荣耀。
如果成为大明皇族中人,更是天大的荣幸。
不仅是光宗耀祖,与皇帝也形成了最紧密牢靠的联系。
有了这一层关系,他爹郑芝龙生怕崇祯鸟尽弓藏的疑虑,也可以消除了,郑芝龙自然不可能反对,也不敢反对。
崇祯也正是需要这一层极为紧密的关系。
忠诚度会有起伏,郑成功达到死忠,忠诚度极难降低,但不能保证其它郑家人的忠诚度。
一旦大明水师强大起来,郑家坐大,以郑芝龙的性格,不能排除他功高震主,拥兵自重的可能,这会打乱他的全盘计划。
因此,大明水师的最高统帅,最终必须是郑成功,而不是郑芝龙。
收郑成功为义子,可以名正言顺的给他权力,给他机会,同时又不会让郑芝龙感受到压迫。
一举多得。
于是,某一日,在林忠陪的主持下,举行隆重仪式。
崇祯正式收郑成功为义子。
并打破传统,不需郑成功改姓。
众臣可尊称郑成功为皇子殿下。
郑成功在崇祯面前,自称儿臣,叫崇祯为父皇。
封郑成功为九等镇海侯,把台湾岛赐给他做封地,并擢为大明水师副提督,权力仅次于水师统帅,爵位上却远高于他亲爹。
郑芝龙,郑芝豹等郑家人一听到这消息,顿时喜出望外,兄弟俩相拥而泣,然后亲自去放了几箩筐的鞭炮。
自此以后,郑家不仅是勋贵,还是皇亲,地位稳固。
之前郑芝龙还以为,皇帝把郑成功召去山海关,是要当作质子对待。
现在看来,是多虑了。
皇帝的确是看重郑成功的英才。
从把整个台湾岛赐给郑成功做封地这大手笔,就知道皇帝不是玩虚的。
在举行正式仪式前,皇帝也派了天家使者,去皮岛询问郑芝龙的意见,以示尊重,郑芝龙自然是一百个答应,跪谢皇恩浩荡。
从郑成功来信,郑芝龙知道是儿子与皇帝聊得投机,关系甚好,又立下战功,表现优异,才深得皇帝倚重。
不过,郑成功没有把他与皇帝的私下约定,透露给郑芝龙。
郑成功受封后,便被崇祯派去督造新战船。
千金买马骨的宣传,得到初步效果。
落魄的海外航海士,深谙造船的匠师和学者,纷纷前来应聘。
久负盛名的东方天堂,黄金之国,已缓缓开启大门,极为丰厚的回报,强烈的吸引着他们。
人才流动,自古是哪里开明待遇好往哪里去,尤其是怀才不遇,或受到排挤的落魄者。
崇祯开海禁,招募国外人才的举措,并没损害国内势力的即得利益,不但没有受到反对,还得到许多支持,因而推行的最是顺利。
因为开了海禁,对士绅商人还大有好处,他们生产的产品,可以通过海运售卖高价,利润最大化。
顺便提一下。
大明万历时期的严格禁海,更多是为了打击入侵东南沿海的倭寇,使倭寇得不到补给,劫不到商船,从根上治理倭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