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张嫣穿着单薄,崇祯脱下披风,轻轻盖在她身上。
然后他拿起桌面上批阅好的奏章,翻开看。
“漕运总督上奏,京杭大运河两岸需修缮清淤,请求拨款五万两白银。批复:非急需,明年再议,多以海路运粮。”
看到这个批复,崇祯点了下头。
批复得好!
国难当头,不着急的费用,先得省下来。
大明水师在怒海争锋中覆灭朝鲜水师,又摧毁清军水军,取得重大胜利,威震东亚,这个时候增加海路运粮,是相当不错的选择,之前是海盗猖獗,海路运粮损失严重。
京杭大运河是便捷一些,但所经过关口太多,不少贪婪的达官贵人手能够得到。
到后来,层层克扣下,运到到京城的粮食、物资等,十成莫名其妙耗损三四成,比海路运输损失更严重,再加上每年昂贵的修缮清淤等费用,反而成为大明的顽疾。
京城与蓟辽地区的屠刀切割过去,贪官污吏人头滚滚,家族连根拔除,赶尽杀绝,现在风气一片清明,百姓拍手叫好,过上安生日子,而南直隶,江南,西北,以及自以为天高皇帝远的那些地方,还没去清理。
崇祯又打开几本。
“清河县县令上奏:清河县一位九十四岁老妪,终身未嫁,一生乐善好施,救济数十名孤儿,请求御赐贞义牌坊。批复:准奏。”
“乐山县请求拨款一万两银子,修缮乐山大佛。批注:不允。”
“福州有一名神童,四岁能背诵唐诗三百首,八岁熟读四书五经。”
“终南山有猎人见到祥瑞,白鹿一只,预示大明将国泰民安。”
“扬州巡抚上奏:如今战事频仍,耗银甚巨,宜用纳栗之策。批注:再议。”
他看了许多本。
相对军国大事来说,大都是些鸡毛蒜皮小事,有一种打开后世新闻网站的既视感。
一国之主要是整天被困在这样的奏章里,每件事都要看,都要处理,那他什么事都不要做了。
难怪崇祯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也不见有用。
百官反正有事没事往上递折子,他们倒是清闲了。
看的几本中,唯有纳栗之策,稍微算大一点的事。
所谓纳栗,简单讲就是有钱人交一笔钱,让他们子弟可以免试进入最高学府国子监,成为贡生。
贡生参加科举,有天然优势,即使没有通过科举考上,也有机会谋取一份差事。
这对平民来说,是非常不公平的做法。
这在后世一些著名高等学府,也有类似潜规则,只是借口不同而已。
这种方式培养出来的大多是贪官和祸害,人家花那么多钱买一个特权,当然是用来捞取利益。
说是说要为国家赚银子,岂不知想赚银子,一路抄斩才是最快最省事,还没有后患的好办法。
但也不能长期用赶尽杀绝的方式。
目前以国家推动改革,扶持良心商人靠本事资本兴起,才是福民强国的正道。
对此,自己心中已经有计划,不过还需把试图从辽西入侵的清军打退再说。
“嗯……”
一旁的张嫣口中发出呓语般的声音。
她缓缓睁开凤眸,深吸一口气,闻到一股熟悉的男子味道,发现了身上的披风,心中一惊,抬起头看到崇祯站在她身边,心中又是一暖,她竟对自己如此贴心。
“啊……陛下!”
她惊喜的起身就要跪下。
崇祯伸出双手,抓住她的玉臂,扶住她。
“皇嫂辛苦了,不必多礼。”
张嫣俏脸一红,神情有些不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