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伊吹卯雪(1 / 2)

“すみません...”(请问...)</p>

唐玉正在仰头看着鸟居上的牌匾,忽然听见有人说话,这才把视线收了回来。</p>

而且这句日语他居然能听懂,其实就类似英于文的“Excuse me”,发音类似于“斯密马散”,多亏了他当年看过一些日漫,</p>

他顺着声音看去,是一个看着很温和的姑娘,黑色的长发简单地扎成马尾,身上穿的是上白下红的巫女服,胸前系着编花红绳,白色的宽袖被卷了起来,露出白皙的胳膊,绯袴(kù)下,是踩着木屐的裸足,此刻正看着自己。</p>

察觉到唐玉的目光,巫女的眉眼又垂了下去,但马上又抬头开口问道:“あの...唐玉ですか?”(那个...你是唐玉吗?)</p>

唐玉在脑海里过了一遍发音:a no ,tang yu de su ga?然后惊喜的发现这句话他居然还能听懂,可能是巫女故意说了简短的句子。</p>

他忙点头,随即就注意到了那名巫女的腰间系着一张花牌,上面绘有菊花和刀的图案,正和白泽给自己的那张花牌一样。</p>

他赶忙掏出自己的那张花牌,然后对着翻译机说道:“我是唐玉,请问你是伊吹卯雪吗?”</p>

巫女看见花牌,就放下心朝唐玉走来,听见翻译机的声音,忽然又掩嘴轻笑,可能翻译机把人名翻错了。</p>

她生就一副桃花眼,笑起来一双美眸弯成了月牙儿,随即开口说道:“伊吹卯雪。”</p>

唐玉不解其意,但是看她用手按在胸前,猜测她可能是在重复她自己的名字,就硬着头皮跟着读了一遍,不过伊吹卯雪这名字用日语念起来实在拗口,他自己都不知道漏了几个音。</p>

伊吹卯雪听了,又笑了一次,但很快又恢复,把手按在胸口,咬字清晰地念道:“伊吹。”</p>

唐玉学道:“i bu ki?i bu ki桑?”</p>

这个“桑”是他自己加的,他知道日本人对称呼很讲究,经常能听见:XX君、XX酱之类的称呼,他现在和眼前这位伊吹卯雪,应该就是用“桑”最贴切了。</p>

伊吹卯雪听了果然明眸一闪,点了点头,然后来到唐玉面前鞠躬道:“我是伊吹卯雪,初次见面多多指教。”</p>

这句“初次见面多多指教”也是唐玉听过很多遍的日语,立马有样学样,弯腰鞠躬道:“o lei wa唐玉,ha ji mei ma xi da,you lou xi gou o ni gai xi ma si.”</p>

伊吹卯雪一脸惊喜的表情,又说了句日语,但这回唐玉可就一点听不懂了,无奈只能把翻译机递到伊吹卯雪面前,示意她使用。</p>

伊吹卯雪也不好意思地笑了笑,翻译一遍后才知道,伊吹卯雪是在夸他这句日语说得很标准。</p>

唐玉只好谦虚说自己以前看过一些日漫,学了很多日常短句。</p>

两人总算是认识了,伊吹卯雪便带着唐玉朝着神社内部走去。</p>

来到鸟居前,伊吹卯雪微微鞠了一躬,唐玉也跟着照做。</p>

跨过鸟居,是长长的石阶,两边立着木质的灯笼,这些灯笼上也和外面的鸟居一样,刷了红漆,顺着石阶立着,估计有近百盏,相当好看。灯笼外面,就是树林,也就是镇守之森。</p>

爬了数十级台阶,又看到一个鸟居,不过上面并没有牌匾。伊吹卯雪带着唐玉走过去,这才终于到了平地。</p>

伊吹卯雪拿过翻译机说道:“这条路叫参道,来神社参拜的话一般不走参道的正中,希望你不要见怪。”</p>

入乡随俗,唐玉自然不会有意见,点头回道:“当然不会见怪。”</p>

唐玉跟在伊吹卯雪的后面,边走边张望,眼见之处,几乎都能看到秸秆编成的绳索,下面绑着“之”字形的白色纸片。在神社里,这种名为“注连绳”的装饰表示神圣物品的界限,十分常见。</p>

走完参道,又过了一道木栅栏,唐玉终于见到一座较大的建筑,伊吹卯雪解释道:“这里是拜殿,后面还有本殿,你要是感兴趣,改天我可以教你怎么参拜。”</p>

日本建筑风格很受中国古代,特别是唐代影响,不过影响最深的还是寺庙建筑。神社则多有自己的制式,这座岁见神社就属于常见的“八幡造”。</p>

唐玉点头答应,伊吹卯雪带着他往右边的一幢建筑走了过去。</p>

同样是日式的一层建筑,推开木制的推拉门,里面似乎是日常起居的地方,唐玉跟着伊吹卯雪脱了鞋,面对面坐在矮桌两侧的布团上。</p>

唐玉本来是盘腿坐的,但看见伊吹卯雪是跪坐的,想起日本人的传统如此,刚想改过来,却被伊吹卯雪出言劝住了:“对外国人来说,跪坐确实很不舒服,你不用这么拘束。”</p>

唐玉听她这么说,支起一半的右腿便又收了回来,随后伊吹卯雪又开口道:“本来应该请你喝茶的,但现在怕是来不及了。非常抱歉,请你不要见怪。”</p>

她说着,手中光芒一闪,亮出了一个证件递给唐玉,那是观测者的证件,唐玉在鱼洋那见过,这会儿递给自己看应该是表明自己的身份。</p>

唐玉确认后,伊吹卯雪又递了一根棒子过来,面带歉意:“虽然有花牌做信物,但还是再次确认一下比较好。非常抱歉,请你不要见怪。”</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