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光禄说:“齐国田家虽是世家,气量却是不大,且无远见。齐福票号虽大,但却走不出齐国去,甚至齐国都有人在流通晋阳票号与我汉国的经纬票号!即是冤屈,那官司最后应该不能将叶先生尊父如何吧?”
叶长青轻叹了一声说道:“田济楷买通了脏官,脏官将我与家慈困入牢中,又对家父施以重刑,家父担心我母子二人安危,又熬刑不过,只得招供。最后落得发配郑州城牢城营。”
杨光禄摇头说道:“脏官害人呀!”
叶长青继续说道:“家慈与我虽被放出,但家中之财早被抄走归于田家,我母子二人无生计可言。虽说家父有些朋友时常来救济一二,但也不是长久之计。于是家慈便卖了家中余当,携我去郑州寻找家父,希望见得一面后在当地讨一些生计,毕竟家父还是有一些小小的人脉的。但是……”
“如何?”杨光禄关心得问。
叶长青说道:“牢城营中人说……家父发配到郑州牢城营中不到一月便染疫而亡,尸首已然火化……”
杨光禄感叹道:“发配充军,病死疫亡者十之三、四,此天数也。后来你们便到汉国洛阳来了?”
叶长青摇头说道:“家慈欲为家父洗冤,但齐国官府并不受理。此非怪也,无凭无证只以一纸诉状又如何能推翻已定之罪呢!若是翻案,还不知其中有多少核刑之人去官罢职。”
杨光禄问道:“后来呢?”
“家母报仇心切,但已想了明白,先告脏官而后洗冤。但那脏官已因其它受贿之罪去官,伏案在逃!但那脏官未曾到案,我家之事亦不得洗冤。后家母探听得知,脏官可能逃到了汉国来了!”
“哦!”杨光禄马上说道:“田氏为齐国世家,多有人在朝为官。近日来汉的齐国使者田曾波便就是出自田氏,为田济楷之旁亲也!即使那脏官归案于齐国,但以田家之势,怕此案也难翻。但那脏官若来汉国,那可就不一样了!六爷虽是散闲王爷,想来办那么一个玩意是易如反掌!”
叶长青十分无奈得说:“但也得能找得到他呀,我与家慈来到长安,多番寻找也未曾寻到。家慈以缝补为业供以养家,督我学业。我成人之后,虽有所学,却因无三代履历、无廪生具保不能科考,于路边练起字摊,生活也算是有了些着落。然事事不顺,家母因辛劳过度,突然中风……唉。万幸六爷化妆而来,试探之后聘为财会,方有我的一个生计。”
刘永铭说道:“叶先生之算义闻名一隅,故而一探。且你又至纯至孝,无不用之理。”
杨光禄问道:“会试试卷又是怎么一回事?”
刘永铭说道:“我常说,银子多到了一定地步也就不是银子了。银子笼络不了人才。唯真心实意、推心置腹方可共处。所以叶先生家中冤事我常牵挂于心中,曾派人去过齐国打探过,却只打探回一封无属名之信回来。”
“什么信?”
叶长青应道:“是那脏官写给同族堂兄之信。信中言,他已在汉国谋取了五品官位,让其堂兄多多帮忙照顾他留在齐国的妻儿。”
杨光禄眉头一皱,道:“五品官?不小呀!此人姓甚名谁?六爷一查便知!”
叶长青说:“那脏官名叫崔素,乃是清河崔氏旁支,爱财如命!但六爷查之……”
“崔素?未曾听说过此名……”杨光禄也想不出有这么一号人。
“查无此人!”刘永铭说,“此人乃是齐国出逃脏官,以父皇嫉贪如仇之脾秉,绝无可能用之!他来汉国必定是改名换姓了!“
杨光禄道:“叶先生长于术数,过目不忘,经义文章亦非泛泛,至今无有功名。非是叶先生无能,此皆因无三代履历所至,那崔素也必定敢写清于齐国之罚行!可料其必定向某地里长送贿而买了一户籍而改名换姓!具保亦是花银子所来!若找到那脏官,只这一桩弊案即可叫其吃尽苦头!若是将那书信拿出,说他一个里通外国也非是不可!”
刘永铭说:“无功名不得授官!且举人入仕,初授八品。最高不过五品知府,本朝还未有举人五品以上者。我料定那崔素来汉十余年,定是考过了科举,得了进士!”
杨光禄道:“那也用不着去找会试试卷吧,以六爷之能,招个五品官来见,又有何难?叫叶先生认一认也就是了。”
叶长青苦笑道:“所谓过目不忘乃是六爷褒益之词。那年我还年幼,如今早忘了仇人相貌了。之所以会有过不忘之事,其实是勉励自己凡事强记,不可再忘。其实我已认不得人了,家慈倒是认得,只是其卧病瘫痪在床,实不好出门,其亦不想见官。”
杨光禄点了点头,说道:“汉国科考并未规律字体,只要不是行草之字,字迹工整,无所谓魏、楷,有那份书信在,可比对字迹!”
刘永铭笑道:“正是!费这许多事,就是为了讨要到那些试卷一一比对。即可知是何许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