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这成功的概率很大嘛。
所以,朱慈烺对科举的改良,并没有影响到大明朝百姓们的读书热情,反而,是让百姓们对读书上心起来。
在这样的情况下,朱慈烺是不用自己上心去办学堂的。
因为他有科举制度的激励,是不缺人,去主动读书上进。
可大唐就不同了。
大唐虽然是一个华夏王朝,但却有一点不同于其他华夏王朝的地方。
那就是,大唐没有科举制。
所以,老百姓对于读书,也很不在意。
不过李过很明显,在李岩提到讲武堂后,就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军官,还有治天下的文官,可都得读书识字啊。
可现在,大唐的文盲率有多高呢?
这会的李过,还有从中原带出来的文人,可以帮他治理天下。
可现在,大唐既不行科举选官,也没有儒生,因此,带入西域的那几百万民,又因为大唐的对读书人的镇压政策,大概也都是文盲,文盲嘛,又因为没有激励手段,大概对下一代的教育,也不会太上心——既然当不了官,那还读什么书啊?
所以,要是等现在识文断字的人死了。
大唐难不成,就退化成一个文盲国?
所以,李过必须改变这个困境,他得让新一代学习读书识字。
这样做的目的,一是为了给新一代的娃娃们洗脑,让他们晓得忠义,晓得杀朱贼,卫大唐的道理。
二嘛,就是希望他们里面,能出一些人才,将来替他们老李家,治理国家了。
第三嘛,就是为他们进入到军校,学习行军打仗做准备了。
不过,李过虽然让娃娃们读书,但他也有自己的要求,那就是,不能光读书,还得学武艺。
这样一来,他们将来长成了,就是文武双全的大唐战士喽!
考虑到大唐当下的新生人口数量。
这么一番操作下去,大唐未来的军事潜力,还是相当惊人的——可以不费力气地动员起来大量有一定教育程度,且受过军事训练的青年!
这简直可以用恐怖两字来形容了!
可李过想法很美好,但李过却给他泼上了点冷水。
“皇爷,这我大唐的娃娃们这么多,这夫子可不太好寻啊……”
夫子还真不好寻,因为大唐现在,是一个文盲率非常高的国。
原先在朱明那边,识文断字的读书人,或是商贾,都是李自成,李过镇压的对象。
在如此情况下,西唐的夫子,是真的不多啊……
“这个不急,额们大唐的娃娃们还没长大呢,离长大还有好几年呢,可以在这期间,先教授府兵读书识字,额也不图教出来什么大学士,只要能识文断字就成了……”
李过说道。
这是要趁着大唐的婴儿潮们,还没来得及长大这段时间,突击扫盲,培训出来一批通文墨的府兵。
然后由他们来兼职夫子,教授读书啊!
这倒是个主意!
李岩赶紧拱手,道了句陛下圣明。
倒是一侧的右丞相的牛金星,来了兴趣,他拱手问。
“皇爷,又要办学堂,又要办讲武堂,额们大唐将来是不是还要行科举啊?”
“不行!”
李过毫不犹豫的摆手拒绝。
“额大唐的官,只能是一枪一棒,流血打仗,立功牺牲,搏上来的,科举选上的那些个货,额可不信!”
“再者说了,连朱贼都不用进士官了,额们大唐能用?”
李过说道。
“额们大唐,想当官只有入府兵,然后杀朱贼,立功业,才能够当……”
李过是不可能行科举制度的,大唐是以军事立国的国家,虽然军事实力并不强。
大唐的国族数量不多,如果让这些国族们,全部奔着当兵打仗,升官发财,那还可以保持强盛的武德,如果让这些国族们,除了当兵打仗,又有的出路,那区区几百万国族。
又尚且不能利出一孔!
军队如何能强?
所以,李过是不可能行科举制度的,因为他人口太少,如果,开放了别的出路,老百姓,通过做工,经商,或是科举,都能富贵了,那他的兵源就保证不了。
这个道理,早在战国就已经被人总结出来了。
李过身为帝王,又读了那么多法家的书,也晓得这个道理。
大唐现在,只有利出一孔,才能够军事强大,才能够武装起来这么多的军队。
要是开放了科举,那就是取祸之道。
最重要的是,如果科举制度,考上来的文官,能骑到那些个百战余勇头上拉屎了。
那无疑是很打击大唐这些老弟兄们的积极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