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叛逃(2 / 2)

怒海覆清1852 董王不懂 1248 字 10个月前

这个郑明是董良的老乡,关键是他还认识董良。

董良家的情况,他都一清二楚。

不过就是一个穷读书的。突然间董良变得这么厉害,成了大家敬仰的头领。

与董良一般年岁的郑明心中不服,不过他没有表现出来过。

刚开始他想通过董良的关系弄个中队长做做。

但是董良为了平衡,将中队长的职位都分给了各地推选出来的议事人。

郑明一开始分在了水手组,一天到晚学习驾船,苦不堪言,最后还被分在一艘扶桑人的小艇上。

潘平和郑明一拍即合,两人驾驶着扶桑人的小艇带着十几个想回家的人趁着夜色向西驶去。

船上有海员出身的华奴,他们知道从这里到鸡笼港不过一天时间。

到了鸡笼,他们就有办法回去了。

董良不知道西表岛上发生了叛逃。

王继贵走后,董良继续埋头想着自己的书。

剩下的三艘洋人海船在接到了王继贵的回报之后只能离开这里。

华尔佳不敢继续停留在海湾中。

“沉默玛丽号”情况不明,他不敢赌,万一将自己也搭进去就麻烦了。

他们这艘船桨轮已经损坏,行动不便。还是回去将情况报告给伯驾,再做定夺。

也许可以让那清国朝廷派兵将这些人剿灭。

总之,他们这个舰队现在已经没有条件处理此事了。

联军的船队离开。

预示着这次反围剿战争彻底结束。

消息很快传到宫良城和西表岛。

石垣岛的百姓回到了自己的小渔村,他们载歌载舞,庆祝这场胜利。

一千多扶桑俘虏,还有几十名洋人俘虏被拉到海滩上列队展示。

琉球人知道是护卫队打败了这些人,心中对华人护卫队越加的敬仰。

董良这个名字也深深刻入琉球人的心中。

他成了八重山的保护神一般。

“董先生,真的难以想象,向某直到此刻还以为这是一场梦。”向邦站在董良的身后半步。

这个年轻人就像是上天派给琉球的救星。

他们似乎凭空出现在琉球,然后就在不断地创造奇迹。

现在每次与董良站在一起,向邦都会后退半步,这是对董良的一种认可。

护卫军的战士们列队站在沙滩上,他们的队列整齐,精神饱满,同一穿着蓝色的衣服,头上缠着绿色的头巾,手中拖着燧发枪。

董良暂时也就能够帮他们将衣服统一到这种程度了。

枪口的刺刀被擦得锃亮,笔直地指向天空,在阳光的照耀下反射着刺眼的光芒。

“向大人,你看一下这个。”董良将手上的一张纸头递给向邦。

《告华族同胞书序言》……

这是董良刚刚写好的。

“自炎黄伊始,华夏文化传播东方,发展成为了灿烂的文明,至今已有五千年矣,北到冰原,西到大漠,南到南海、东至东海诸岛,无不受惠于华夏文明。”

“东方之天下,百姓有百族之分,然皆为华夏苗裔。”

“如今西洋之列强率领无敌之舰队,飘洋而来,其前科劣迹,历历在目,灭人种族,夺人土地,奴役他族,强迫入教。”

“多少文明断送其手,当此五千年之大危局,我华族人民须团结一心,共克时艰,方能保我族文明之传承。华夏之下百族应放弃内斗,一致对外……”

“子孙后代能否立于寰宇之上,能够传承华夏之文化,全在今日。”

……

……

《告华族同胞书的序言》洋洋洒洒几千字,董良昨天熬到半夜才完成。

他第一个拿给向邦看。

向邦是一个政客,只有他才能看出这本书的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