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昌县。
这里是北海国治所。
因为孔融就位于此处,因此无论是何种军民举措,全部需要汇总于此处。
治所之中,一位英武的男子正在批阅奏章。
他大概中年,身穿厚厚的官袍,身高大概七尺,眸光熠熠,颌下的长须直直的垂向胸口。
在他身边,一位三十余岁的男子也正在辅助进行批阅,只是时不时的看一眼身旁人的进度,眉头皱起,实时对英武男子进行指导。
前者便是孔融,而后者,则是如今北海国中郡丞是仪。
孔融自不多表。
是仪,本姓氏。是被孔融从县中提拔上来的,甚至于他的名字,都是孔融嘲弄而改。在历史上,是仪可是东吴知名的人物,曾任东吴的尚书仆射,甚至于成为东吴太子孙登遇事不决必问的对象和人物,虽然不是丞相之职,但却是实实在在的帝师。
是仪如今在孔融帐下听令,奏报几乎都从是仪手上会过一遍。
这样能尽量的减少孔融的失误。
孔融是名士,他的主要工作是写诗和骂人。作为建安七子之一,他能诗善文。作为北海国相,他独尊儒术,任用贤良,虽然这些贤良可能只有一点微博的善行。但唯独对于军事以及政务时事,孔融极其垃圾,不只是打不赢任何战争,更是因为自己的脾性能力,时常与众人产生摩擦,政事批阅也完全无法做到接地气。
也正是因此,是仪才成为了孔融政务上必不可少的伙伴。
批阅过程中,孔融又一次看到了焦杰这个名字。
“兴,百姓苦。呵,”孔融低声吟诵,眸光中露出好奇的情绪,“子羽,你说这焦子贤,究竟会不会归还高密?”
是仪道,“恐怕不会。”
孔融点了点头,道,“某激怒焦子贤,逼他归还高密城。恐怕他并不会如某所愿。不过既然他写出来这首诗,那若是敢打某北海,应当是万万不敢的。否则,北海百姓也必将唾骂于他。呵呵,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焦和想为他儿子打响偌大的名声,某倒要看看,他如何选择?”
焦杰自然不清楚,孔融此举并非完全的愚蠢,他在逼焦杰发火。
若是焦杰真的打了。
北海百姓何其无辜?
你的名声是要,还是不要?
若是不打。
那这高密城,你到底是还还是不还?
一进一退,伤的都是焦杰的名声,损害的都是焦杰的利益。
孔融自从进入北海之后,只打了一仗,就是战黄巾贼将张饶败了一场,他也算认清了自己的军事水平,转而在北海国内驻守城池,设置城邑,广修学校,也获得了北海百姓的交口称赞。
孔融很清楚,自己能够坐稳北海国相的最主要原因。
正是因为自己的名声。
也正是因此,焦杰的诗传出之后,孔融第一时间就感受到了威胁。
他很清楚,以前焦和的所作所为,必然会被撤职。
而下一个青州刺史,或者是青州牧,必然是自己。
但焦杰的出现,不但稳固了焦和的位置。
还在短短时间之内清理了青州两部黄巾。
再之后,他还没做什么,焦杰却先传来了信息。
声称希望共同讨伐管亥。
孔融殚心竭虑,想打,又忧虑自己的水平,不打,又难以对高密百姓交代,思虑良久,才决定玩些手段。
麾下第一谋士左承祖因为自己此举,已经闭门不出半月有余。
“使君此举。就怕那焦杰想不通透。”是仪淡淡道。
“这本就是阳谋,他想得通,想不通,最后都难以收场。”
孔融冷冷的往外瞥了一眼,此事首尾,他曾与麾下第一谋士左承祖商量过,但左承祖认为此举无用,观焦杰往事作风,雷厉风行,很难受名声制约。
只有跟是仪交谈的时候,是仪言称可以一试。
即便最后事情不成,哪怕高密不取回,也就罢了,焦杰总不能无缘无故的来打北海,来打都昌。
他们并不知道。
其实这个时代,修太多的学校,所获得的名声,甚至都不如去开仓放粮来得痛快。
而焦杰。
也并不会因为他们的计谋而停步。
不只是因为焦杰思考不到,更在于焦杰根本不在乎。
“报!焦杰麾下青州兵马攻入北海了,目标直指都昌。”
就在二者交流的时候,一个令兵匆匆的走进来,禀报说道。
“什么?”
二人闻言,面容一瞬间有些惊恐。
焦杰不但杀来了,还来得有些快。
快的出乎意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