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按照杨于两的观点来看,确实如此,不过郑森有另一番打算。
“不修路仅仅靠船舶水运的话,只能辐射到沿海的地区,稍微内陆一些的地方就难以控制,况且水运也并非绝对安全,修一条路沟通南北,不仅是将基隆金矿和东宁连接起来,还能让百姓有活干,有钱拿。”
俗话说得好,要致富先修路,台湾岛上目前根本没有像样的道路,熟番生番就不说了,荷兰人管理的区域就大员岛那弹丸之地,也没有修路的必要。
可台南汉人的聚集地,以往因为人少,居住的也近,没个像样的路也能过日子。
但今时不同往日,单单目前杨于两清查出来的人口就临近二十万了,如果再算上每隔几天都有江南,福建的移民乘船抵达,还有东宁士绅放出来的隐户,东宁现有的人口应该突破了二十万。
这么多人口,如果都去种地,实在太浪费了,虽然这在这些百姓眼里种地实在是一件好的不能再好的事情了。
因为他们在乡里的时候,那可是想种都种不上呢,不是地少人多就是土地贫瘠,或者有天灾人祸,总之不得安生。
东宁这儿虽说都是荒地,开垦起来费劲些,东边山里还有不少野人时不时想要过来抢些东西,但凡是就怕对比不是?
郑森计算过了,在不精耕细作的情况下,这些汉人百姓一个人也顶多操持上百亩土地,而登记在册的田亩已经超过了这个数字,地,已经足够多了。
在引进红薯和将一些甘蔗田改种水稻后,岛上应该就可以完成自给自足。
“干活?大木,你可想好了,这些人愿意来东宁,很大的原因是因为来这儿能分到土地,你若是不让”
杨于两乍一听郑森说这话,想的有些过了,惊了一下急忙劝道。
“停停停,你放心,这点我是知道的,地,只要他们来了,人人都有份,这个政策不会改。
不过嘛,怎么种这倒是可以商榷的。”
瞅着郑森一脸贱兮兮的样子,杨于两摩擦起了下巴的胡茬:“大木你又在捣什么幺蛾子?别的我不管,修这样一条路,我大致给你算出来了,少说也要几十万两银子,你可想好了?”
咦?几十万两?好像不是很多啊
郑森有些惊讶这修路的花费,他原本觉得从东宁修一条到基隆的路,还是那种宽敞的,可以走大宗商队的路,要几十乃至上百万两呢。
“你是不是觉得几十万两很少?”
“不是,我”
“基隆那金矿,现在还不知道储量多少,不过以现在的人力,一个月顶多出金一两百斤,换成白银一年也就一二十万两!”
“算了,反正是你的钱,到时候没钱了别叫穷就是。”
郑森嘿嘿一笑,不愧是自己的发小兼同窗,换做是旁人哪里会管这么多?
杨于两说的问题不小,不过郑森已经有了对策,南京方面这个月刚刚传来消息,说是册封了他父亲郑芝龙为南安伯,福建总镇,有调度节制全闽兵马的权力。
以往郑芝龙其实也有这个能力,八闽之地乃至整个东南沿海的卫所兵是什么德行,他早就在当海盗的时候摸了个一清二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