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嶷转身对无当飞军众将下令:“传令各部拔营进军!第一校、第二校轻装先行,第三校待收整营中一应辎重再出发,依令行事!”
考虑到姜维给的进军日期只有五日,所以张嶷做出的决定和虎步军的俞广一致,即先拨出一部兵力轻装出发,留下的人收拾妥当粮草辎重再行跟进。
依汉军军制,一校为千人,阴平桥头驻有虎步军两校、无当飞军三校,此时两边都各留下一校人负责善后,集结了三千兵力先行离营开拔,先行的士兵每人自带可供七日之用的军粮。
张嶷带着姜远找到虎步军的俞广,就进军路线一事进行商讨,顺便也将方才与姜远议定的统一指挥一事向俞广申明。
俞广对全军统一听从张嶷指挥没有异议,此时主动提出应当沿姜维大军所走过的老路,经沓中至陇西再到南安,理由是这条路线如今尚且完全在汉军掌握之中,可以大胆放心地轻装疾行而不用担心遭到突袭。
但张嶷却对此有不同的见解,他指出走这条路线固然安全,但要多绕接近两百里的路程,如果要按照姜维的要求于五日内抵达,则必然会导致士兵将大量体力消耗在行军途中,这对一支马上要被投入到战斗的军队而言是应该避免的。
俞广听罢,未立刻赞同也未提出反对,而是虚心向张嶷请教:“不知张将军以为我军该如何进军?”
“径直翻越北部山地,兵分夺路沿山间小路快速行进,最后于南安郡东南部集结。”张嶷说出了自己的方案。
姜远一听就明白了,这是一套极具无当飞军风格的作战方式——不走寻常大路,翻越被一般军队视为无法通行的崇山峻岭。
恍然间他想起了不久之前自己和阿志率领虎胆营一什保护郭循北逃时和无当飞军一支百人队的交手,连景谷道那种险冠天下的山地无当飞军都走过来了,阴平北面的山岭似乎确实算不得什么。
只是不知道虎步军能否跟上无当飞军的脚步呢……姜远对此感到犹豫。
“姜参军似乎有话要说?”张嶷没有独断地下令,而是希望尽可能听取俞广和姜远这两位虎步军领军者的意见。
虽然他方才刚刚用相对严厉的态度要求姜远保证了之后的作战中两军令出如一,但这并不代表他打算用自己的军阶来压倒虎步军一方的意见。
张嶷戎马多年,深知两军合进,互相做到知己知彼也非常重要。
“张将军,翻越北部山岭对无当飞军来说可能不是太困难,但请张将军考虑一下重步兵人数近半的虎步军。”姜远提醒道。
虎步军自诸葛亮北伐时代开始便一直在蜀汉军队里扮演中流砥柱的角色,最兴盛时全军总人数一度达到两万,并且长期被作为可靠的重步兵军团来使用。
可以说当年正是因为这支重步兵军团的存在,才使得汉军在关中平原面对曹魏强大的骑军时不至于陷入过于难堪的被动局面。
以步制骑,便是诸葛丞相针对没有优良产马地的蜀汉军队对抗曹魏骑军这一难题所交出的答卷。
时过境迁,经过诸葛亮自二伐以来坚持不懈的精兵简政以及蒋琬、费祎时代长期的休兵养民,虎步军的总人数虽锐减至如今的五千人,但其中依旧维持了相当规模重步兵。
此时俞广麾下这两千人中,便有过半的士卒是重步兵,这些配有厚重铁甲、携带长度超常规的长枪武器的士兵平时行军已经非常吃力,更不用说翻山越岭了。
何况,除了标配的铁甲和长枪,其中不少人还必须额外携带用于结阵的大型盾牌以及应付同类重甲步军的各种打击型钝器。
面对姜远提出的问题,张嶷陷入了沉思,他计划中的进军路线显然会给虎步军带来很大的麻烦,如何才能让这支厚重的军队能够跟上无当飞军的步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