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贾充冠冕堂皇地说道,“叛贼诸葛诞气数已尽,指日可为大将军所擒,陛下年幼不懂军国大事,岂能任他胡来?”
钟会也说道:“诸葛诞所恃,不过是淮南往年的水涝。如今已是秋末,依旧天旱无雨,此乃上天在相助大将军。正所谓天予弗取反受其咎,大将军切不可虎头蛇尾三心二意。我料姜维不敢东进,待取诸葛诞项上人头之后再回师不迟。”
“善,士季此言甚合我意。”司马昭点头,“淮南大旱,诸葛诞阴谋成空,可见天命依然在我大魏。”
“天命在大魏,也在大将军。”贾充谄媚地说道,“除了大将军,还有何人可以力挽狂澜?待平定寿春之后,可使人向陛下进谏,进封大将军为晋公,加九锡。大将军虚怀如谷,此前担心德不配位已经数次辞让,如今有灭诸葛诞之功,足可受此殊荣。”
钟会也跟着点头,支持司马昭在平定寿春之后更进一步,进爵加九锡。
司马昭闻言大喜,随后说道:“传令各军严守营寨,谨防诸葛诞突围南遁,寿春城中的一兵一卒都不许放跑!”
……
寿春城内,诸葛诞在独自闭门沉思数日之后,终于想通了。
他破天荒地主动派人把文钦请来,与之商议突围之事。
文钦见诸葛诞态度转变,心中虽喜却也不无忧虑——近来他在城上看到魏军阵营频繁调动,南面军势日渐厚重,只怕是已经开始提防他们突围了。
突围的最佳时机已经错过了……
但这也不能完全怪罪诸葛诞,因为全怿全端的投降完全出乎他和唐咨的预料,东吴内部的纷扰究竟演变到了什么地步他们也不太清楚,也许全氏兄弟二人的投敌只是这场内乱的冰山一角。
诸葛诞一旦想通事情行动起来就雷厉风行,找来文钦开门见山谈了自己认为不能再坐困寿春干等已经不可能出现的水涝和援军,请文钦提供他当年逃亡东吴的经验。
文钦也不避讳自己投降东吴的这段旧事,将自己入吴所行的道路向诸葛诞和盘托出以供其参考。
两人商议半日,决定事不宜迟,立即动员城中的兵马准备突围事宜。
由于城中的淮南军多半有思乡情绪,对响应诸葛诞突围南下东吴的号召表现得并不积极,文钦和唐咨遂决定以麾下吴军为前锋,东吴将士们对于打回江东的热情还是很高的。
两日之后,诸葛诞于凌晨打开寿春城南门,由文钦和唐咨作为前锋率两万东吴军先行出城攻向南门外的魏军营寨。诸葛诞率领四万精锐作为第二梯队,紧随吴军行动。
但城外的魏军早有准备,寿春城突围开始时,文钦和唐咨率领的东吴前锋便在魏军营寨受到了极强的阻击,魏军的其余将领也反应迅速,王基、州泰、石苞三路人马从西面杀来,陈骞、钟毓、宋均亦从北面驰援,魏军的兵力很快达到了寿春突围军的两倍之上。
腹背受敌、多面围攻,加上魏军骑兵犀利,诸葛诞和文钦难以突破魏军阵营,最终大败退回寿春城,败退之时不少淮南军士兵向魏军投降,诸葛诞带出城的四万精锐只有数千人退回城中,甚至比又打头阵又殿后的东吴军损失还大。
“诸葛诞已经穷途末路了,恭喜大将军。”钟会对司马昭拍马屁道,“臣这就草拟捷报,送去项县给陛下,也好让陛下宽宽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