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七章 退让,西凉都督府(2 / 2)

“乌蕃之政治军事体制尚且不知详情,可细察夏军以往战绩,前线交战接近七昼夜,支援怎可能迟迟不至?”不等杜宇说话,杜望白接着仿若自问自答地说道:“夏国再富有,伏魔军精锐也不会白白丢在大散关,而夏王此人是天庭诸仙班都无法预测的变数,面对乌蕃强敌必然会有后手。”

在巴国不插手的情况下,秦州气运本来是三分之局,夏国一方,乌蕃一方,燃烧大旭炎运最后一搏的秦王府也算一方。

不过最近几日杜望白推衍天机,察觉气运大势变化极快,似呈鼎革抵定之局,这说明其中有一方可能取得重大进展。

秦州大军云集龙气勃发,人道意志时时,只能判断个大概,是以他直接假设周柏布局成功。

“听闻乌蕃国是西天佛陀扶持,现在突然出手,最少也能攻下大散关和一两个秦郡吧。”

“东西两益天府平原被孟吉全部占领,如今已然建制自称蜀公,如果再拖延下去,恐怕……”杜宇眉头紧皱,作为白脉扶持潜龙,自是知晓不少隐秘。

有志于蜀地王者,居然被人抢走名位,心中不知积蓄多少不甘和愤怒。

“八万人,够了,下山叩关吧。”杜望白看了一眼杜宇,微微颔首道。

“这?”杜宇有些不可置信。

杜望白淡淡道:“争龙争龙,九死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无论那位夏王有什么谋划,我们总得见一见。”

“如无法从北境出蜀,回头全力经营江州也是一样。”

……

同治十年一月五日,八万巴国精锐如猛虎下山攻入秦州,沿途烽燧军寨无法阻拦。

然而等几天后他们赶到大散关外,却看到令人无比震惊的一幕。

浩浩荡荡,漫无边际的人潮自西北而来,卷起的黄沙被寒风一吹,遮天蔽日。

不是想要鲸吞秦州的乌蕃大军,也不是聚群迁徙的草原部民,足足二十万人,全部是隶属夏国的军卒。

咚咚咚,急促的收鼓鸣金声在大散关外的旷野回荡。

还在冲击蚁附冲关的乌蕃军卒,看到西北方向的二十万夏军被吓破了胆,一个个屁股尿流滚回营寨。

夏国哪来的二十万大军,还是从西北赶来,那边可是乌蕃国的地盘,乌蕃主力也在路上。

莫不是……无数乌蕃人心中充满恐慌。

不等乌蕃先锋军的将校讨论出个结果,夏军便马不停蹄发动了攻势。

围三阙一,二十万大军齐攻,这是夏军少数以兵力优势平推的战役。

半个时辰不到,乌蕃先锋大营被攻破,除开万人败兵被驱赶而走,其余西北仆从军几乎是成建制投降。

坚固营地和数万兵马,即使二十万大军来袭,按理也能坚守几日。

但谁让这些仆从军根本不想打了,来攻击营盘的夏军不是别人,而是西北诸国之人,有武威、古浪、永登、西海……….

各种乡音相杂,还有本国贵族乃至国主的亲自劝降,实在无法刀兵相向。

另外还有少数乌蕃中军的降兵拿着刀剑嗷嗷猛冲,武威一战直接打服了很多人,现在他们只为建立功勋,取得夏民户籍。

“投降免死……尔等不要反抗,西北诸国已经归附大夏,乌蕃主力覆灭……”

各种“谣言”般的喊话,却让人深信不疑,谁叫是自家人现身说法。

风卷残云,等巴军想要插手战局时,一切都已尘埃落定。

并且夏军还驱赶败军往秦岭方向冲击,目标可想而知。

“二十万大军只有三万是衣甲鲜明的夏军本部,我们有八万以逸待劳,或可一战。”

“夏军来势汹汹,宜暂避锋芒。”

“夏国奉行精兵之策,现在裹挟大军,必是实力空虚,当战!”

“请君上速速决断,一旦溃兵冲击军阵,我们想走都难。”

三里外一处土坡,巴军列阵相持,诸多大将观察局势后给出建议。

总体来说主战派占据多数,耗费这般大的功夫,如果不战而走实在不甘。

“夏军携大胜而归,士气正盛,有本部为骨,即使西北之军疲弱,也要当做强军对待。”

“大帅,侧翼飞鸟群飞,地脉异动,或有骑兵军团在潜藏靠近。”杜宇的扶龙术士遥指远方,那里黄沙滚滚看不清敌人。

杜宇看了一眼沉默不语的杜望白,手掌背在身后几开几合。

“大帅!”

“唉,就算胜也是两败俱伤,令白杆军断后,撤吧。”这时杜宇再看了一眼杜望白,其仍旧无声。

王见王,终是一方避让么。

一月十一日,夏军全歼乌蕃东征之军,逼退巴军,取得全胜。

一月十五日,夏军攻入秦岭,于剑阁道与巴军对峙。

接连几日两军战事不休,周柏敕封七座军寨之主为镇山校尉,顺势占据阴平小道,于锁龙之处扎下钉子。

一月二十日,夏国内阁明发天下,西北扩土万里,号召有志之士建设新地。

大夏设立西凉都督府,下辖西北八郡,三年之内如教化西凉,化夷为夏,将改立凉州。

消息传出天下震动,时隔一百多年,中原再度扩土,可容数千万人族繁衍生息,这是何等的丰功伟绩。

(本章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