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秀才瞧不上傅文钰。
本来两人是井水不犯河水的,但自从傅文钰写了一本《真假少爷》之后,就飞速地火了起来。有人开始把他和自己,以及三柳那个老匹夫相提并论。
不过当时的孙秀才并未在意,因为不会每个大户人家都会像唐家那样丢孩子,傅文钰靠唐员外风光不了多久。
但后来对方又写了《神眼传奇》,还继续弄什么“普通版”和“精装版”,尤其是那精装版,二三两的本钱居然能卖到十两,委实让人艳羡。所以自从得知所谓的“精装版”居然这么赚钱之后,孙秀才就心动了。
在他看来,自己写了很多年话本了,拥鼎甚多,傅文钰只写了一两本话本便能卖出五十套精装版,那换做自己,区区一百套绝不在话下。
可谁知,竟然血本无归!
更让人生气的是,傅文钰的《重生之藏宝图》,单单精装版就卖出去了三百套,更别说那些什么‘周边’了,显然也不是小数目。
如今他竟然还把手伸到了戏曲之中,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
孙秀才冷哼一声,转头就走。
……
傅文钰并不知道自己又拉了一次孙秀才的仇恨。
不过知道了也不会在意。
他现在正沉浸在话本的世界之中,感觉到了久违的兴奋。
因为急于验证柳州小报的目的,时间很紧急,所以新写的这两篇话本傅文钰都选择了自己写过的题材,那就是骗术集和狗血文。
第一篇是以‘公羊先生’这个小号的名义写的,因为这个小号专门用来写骗术集,所以这次写的依然是经典骗术,叫做《道士炼丹》。
话说主人公张三郎有一次外出做生意,终于赚到钱了,于是他非常地高兴,回来后在家里摆了三天三夜的流水席庆祝。许是因为太张扬了,没几日便有一位道士上门,说他可以将一百两银子炼成三百两。
张三郎将信将疑,给了他一两,结果几天后还真的得到了三两银子。
于是张三郎大喜,按照道士的说法家中浊气太多,不能炼成。所以他在空地上挖坑,里面放床和炼丹炉,让道士居住于内,又买了铅、汞、朱砂等物,后面还提供了七根坚实圆木和绳索,并且天天去看进度。
结果一个月后,那道士夜里用绳索爬上来跑了。
一百两银子当然也是不翼而飞。
张三郎再次被骗。
而第二篇,则是以‘阴阳书生’的名义写的。‘阴阳书生’同样是傅文钰的小号,不过跟已经写了好几篇骗术集,略有名气的‘公羊先生’相比,‘阴阳书生’只有一篇《绿茶表妹》,而且因为篇幅比较短,也没有引起太大反响。
这个小号名声不显。
现在傅文钰准备将它经营起来。
所以第二篇的名字是《小白花表妹》:女主是一个‘小白花’,外表柔弱,动不动就捂着胸口晕倒的那一种,主打我爱你你不爱我,我不爱你你爱我。
花了几天时间写完后,傅文钰开始安排‘投稿’事宜。
‘阴阳书生’上次写的《绿茶表妹》,是通过张掌柜那边递过去的,所以这次还是通过他的渠道,主要测试柳州小报那边是不是针对来自‘傅文钰’的话本。
而《骗术集之道士炼丹》是以‘公羊先生’,也就是‘周钰’的名义写的,之前每次写完后都由傅文钰亲自拿到柳州小报去。但这次他留了一个心眼,让知道自己身份的刘昌淼帮忙拿过去,这个是为了测试柳州小报那边是不是有人针对开元书坊。
但出乎他意料的是,两篇都过了。
而且给《道士炼丹》的版面,就在下一期。
这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呢?
有人在针对他!
傅文钰眼神一厉,心中的火气顿时就燃了起来。
张掌柜也一样,他这些天已经打探清楚了,此时正在屋子里来回打转,怒道:“都是柳州小报那杨书生搞的鬼!”
“以前话本这一块都是肖先生负责的,我每次也都是把你的话本交给他。但这次肖先生去京城还没有回来,所以就换成了杨书生。”
张掌柜冷哼,“我开始还不以为意,觉得肖先生和杨书生都一样,谁知这次找人打听了才知道,原来他平日里便看不起写话本的,觉得比不上诗词文章。”
“而且因为上回在宫文斌先生面前失礼的关系,他还把你记恨上了,这次是故意压着你呢。更过分的是他不但压着你的话本,还收了别人的银子,选了一些胡乱写的话本印上去。怪不得有客人跟我抱怨,说最近的柳州小报不好看了。”
“真是岂有此理!”
“杨书生……”傅文钰也想起来对方是谁了,不由得冷笑,“他竟然做出了这样的事,难道柳州小报那边就不管吗?”
凭着自己的善恶,打压话本作者?
谁给他的脸?!
若没有话本,柳州小报现在还在半死
不活呢。
说起这个话题,张掌柜反而不生气了,笑得有些神秘地道:“文钰,这就是我今日要跟你说的另外一件事了,不知你对柳州小报的股子是否感兴趣?”
股子就是股份,这个傅文钰还真有些感兴趣。
于是问道:“这话怎讲?”
张掌柜道:“我之前跟你说过的吧?”
“柳州小报是几个书生从京城回来后,学着京城小报折腾起来的。可惜他们的家底以及人脉有限,难以为继。”
这个傅文钰听说过,当时张掌柜的说法是后来得了几位贵人相助,其中开元书坊背后的东家唐员外便是其中之一。
于是傅文钰点头,“对,张叔你跟我说过。”
张掌柜见他还记得,于是详细解释,“那几位书生,就是肖先生以及杨书生等人了。他们有的现在还留在柳州小报内,而有的则已经另谋出路了。”
原来之前很长一段时间,柳州小报都处于半死不活的状态,哪怕得了唐员外,以及柳州境内几位商人、有名气的读书人扶持,也入不敷出。最开始的那批人比如肖先生等人,难以靠着小报维持生计,于是除了有家底的几人外,其他都陆续转行了。
转行的人里面,有的是创始人之一,以前出过钱,分了股份的那种。而有的只是单纯的打工人,离开柳州小报也只是换了一份工作而已。
结果一年时间过去,小报竟然起死回生了。
于是便有人蠢蠢欲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