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发一次?
先不说是否舍得这么多银钱,就说没有这个先例,如果做了,谁知道会不会反倒惹祸上身?
就皇上那个脾气,若是有人弹劾他们,说他们是收买人心,那他们冤不冤?
后面这些话,阿牛没说。
但朱英已是猜到了,他也知道,在国库不是十分充沛的情况下,改善伤残退了的士兵生活,就不太现实。
至于养着战死的士兵的家眷?
这就更不好办了。
整个大明,目前兵士的人数,是一个很恐怖的数字。
如果朱英只是一个藩王,那他完全可以去提高自己能管的那部分人的福利。
可朱英是太孙,他不能只对一部分人负责,他需要对整个大明的百姓负责。
这其中,自然也包括大明的所有兵士。
光是五军的人数,这已是不少了。
五军帮着把守着矿山,这是肥差,在他跟爷爷允许的情况下,五军将士们的生活,就已是有所改善了。
这些,都是因朱英而来。
也因此,五军这次也是相当配合朱英,朱英怎么折腾,他们都配合。
还不是因为太孙让他们“吃饱”了?
但整个大明,有多少军队?有多少兵士?
其他没有得到这种美差
的军队,该拿什么改善底层兵士的生活?该拿什么去月月发放福利给伤残士兵、阵亡士兵家属?
除了朝廷发下去的,其他的,便是他们想要自己搞,也得有源源不断的银子才成啊!
朝廷的国库现在的确也丰盈了,但也无法支撑所有军队搞这种福利。
若只是一部分军队搞,一部分军队不搞,不患寡而患不均,到时候还不出事?
这些,都是朱英没有立刻搞起来,只是提了那么一句的原因。
想着这些,朱英暗叹一口气,嘴里说道:“所以,经济是基础啊!搞钱才是我目前要想的事,只要能搞到更多银子,就可以做更多事。”
没有钱,寸步难行啊。
“在前面停下。”
掀开车帘向外看了一眼,朱英对身旁跟着的侍卫说道。
那侍卫立刻催马往前,对着前面的车夫转述了朱英的话。
前面?
哪个前面?
当然是应天府最大的那家商超的门口了。
朱家的商超,光是在应天府,就已开了五家。
老店之外,还有四家。
第五家的规模是目前最大的,也就是马车即将停靠的地方。
三层建筑,水泥、砖头建成,窗户都是用的玻璃窗,十分明亮,在开业那一天,就引来了很多人的关注。
比其余四家店都要更大、更漂亮。
此刻,却有一个老人,正在门口与工作人员说话。
朱英耳朵尖,正好听到这位头发花白的老者神秘兮兮地问道:“俺能换一头牛吗?”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