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又是暴雨(1 / 2)

埊法 于埊 2052 字 8个月前

当第二天4点多,酒店边上的林子里,满是鸟叫的时候

于埊停下了练气,打算出去溜达走一会,呼吸下新鲜空气

这个点别人都还在睡觉,只是等于埊到树林的时候,旁边的车道,已经有稀稀拉拉的车走过

大部分是皮卡和面包车,应该都是到坝上干活的工人

雨水从昨天下午开始,一直下到现在,虽然后半夜开始,都是小雨,但地面也差不多湿透了

于埊感应了一下,这片环绕了几十里区域的厚云,没有半点要消散的迹象,而且今天,应该还是会有持续的大暴雨

也不知道,这个车队是打算继续走,还是要在这个酒店待一天

心管这些,于埊顺着林子向深处走去

这个季节,野菜快要过季了,但是有些地方,已经开始长蘑菇。

于埊对吃这方面的需求不大,毕竟靠灵气的吸收吐纳,就是一个月不吃东西,于埊也不会觉得饿

但为了饱口福,于埊还是会尝尝以前没有吃过的东西

尤其这一阵,于埊尝遍了山上的野菜,就开始停不下嘴,总想着搞点山货尝尝

昨天在饭桌上,吃到了一盘蘑菇炒肉,是当地人现采摘的蘑菇,更是勾起了于埊的口欲

都说坝上草原

但实际上,坝上是一个很大的区域,是个很复杂的综合地带

有林区、有湿地、有浅沼泽、有河流、有沙土地、有黑土地

几乎涵盖了大部分土地的特征

但是距离真正的草原,也还有很远的距离

从围场往北走,这一片,基本上都是松树林和桦木林,穿插着会遇到一些河流和沼泽地,只有继续往北,到了蒙古和河北的交界之后,才是一望际的草原

而且,在几十年前,坝上这个区域全都是沙漠

没,是沙漠

以前当然有树,但是后来因为各种原因,被砍伐干净,再加上内蒙的风沙侵袭,这个区域就成了沙化土地

在之后,经过了将近三代人的植树种林,才把这里变成了森林公园

据说,好像还是国际上最出名的抗沙漠典范和榜样来着

于埊前几天晚上,在林区溜达的时候,也听到几个老一辈人的鬼魂聊天

还在感叹,建国初期那会,这里真的算是鸟不拉屎的地方,别说树林了,能有一棵碗口粗的树,就算是稀罕物了

种点庄稼,能有个二三成的收成,就算是好年份

更别说天天风沙满天飞,出个门,嘴里能进二两沙子的

那会交通也不方便,这里的人吃的不好喝的不够,得个病什么的,根本没机会救治,生生的熬死了很多人

讲话最多的一个老奶奶,就是活活饿死的,儿女分了家之后,就没怎么回来过

老奶奶一个人,顾东顾不了西,顾南顾不了北,岁数大了,种地干不动,想给别人干点活混口饭,也没有什么力气

那一年天气不好,庄稼全都旱死,蔬菜也种不出来,水井打不出水

一个村里十几口人,靠着一口老井稀稀拉拉那么点水,苟延残喘的生熬着,就盼着哪天能下场雨缓口气

老奶奶缸里的最后一点余粮被吃光后,也没敢去邻居家借

实际上,就算去了,也借不到多少

顶几顿饭,有啥用呢?

这才刚到夏天

秋天怎么办?

冬天怎么办?

春天怎么办?

全都靠借吗?

谁家的粮食都是命

那年的天气这么干,粮食几乎绝收,谁家都得惦记着自己的家底

如果真的绝收了,秋天,冬天,春天怎么过呢?

而且也不敢借,都怕有借还

老奶奶也知道这是什么光景,自己这个命啊,也就差不多到头了

以前一直跟人念叨,死了就死了吧,活了60多了,也差不多够数了

可是真的到这个关节,又满是不舍

儿子分完家,虽然都是在一个村,但也很少再过来串门

不能怪孩子不孝顺,农村的穷苦人,拖家带口的,自己都顾不过来,连小的都顾不好呢,哪还顾得上老的

大前年,儿子在十几公里外的镇子,找了个帮工的活,听说混的还不

隔了半年多,就把自己媳妇和孩子也都接过去了,也就过年会回来一趟,看看自己母亲

去年回来的时候,还给自己带了不少好吃的,留下点钱

这在村里,就算是天大的孝顺榜样了

不管是谁过来串门,提到自己儿子又是买东西又是留钱的,都会夸上老半天,然后念叨自己孩子多不孝顺多不好

老奶奶托人给自己儿子带话,说想让他们一家回来看看

但是也没敢提自己没粮食的事

口信能不能带过去还不知道,要是被村里其他人知道了,肯定会多多少少帮自己一把

可是

真不敢让她们帮忙啊

今天帮了,明天帮,后天要不要帮?

难道还能一直帮下去不成?

自己这条老命,交代就交代了,还要连累别人,多不合适

这份人情,还不起...

那年的夏天,白天热,晚上蒸

除了有特别的事,大家都不怎么出门

所以

老奶奶就这样,饿了整整一周,才咽下最后一口气

临咽气

也没看到自己心心念念的儿子一家

临咽气

也没听到外面的雨声

老天爷向来情

他才不会因为有个老奶奶因为旱,因为饿,因为渴,就这么死了

就施恩降点雨

干旱仍在持续

第八天

隔壁的另一位老奶奶实在是憋得慌

想出来找人说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