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李若愚和村子里几个同龄人并不交好,李若愚书读的不,在村子里长辈那里就是那种别人家的孩子,他们经常没做好事情就会被家长拿去和李若愚做比较。
李若愚其实没太在意,自己住县里的学校,整天读书,假期在老家砍完柴回家的路上也边走边读,不但读,还大声朗诵出来,这样每次路过村子里,长辈都觉得李若愚用功读书,借给李若愚家里的钱没有白花。
那些长辈是满意了,可是那几个同龄人就让他别读了,他却不听,就是要读。在当时李若愚的观念里面,只有这样,才能让村里其他人帮助自己家里,缓解父母的压力。终于有一天几个同龄人没上高中,16岁就去打工了,在李若愚高三的时候就在炫耀打工赚到的钱。闹到了好几个亲戚催李若愚家里还钱的地步,那些同龄人说
“我十六岁就出门打工了,现在已经四千多一个月了,你大学毕业得22岁了吧,还完了钱也不一定过的比我们好。“
”他这个人就是要在外面摸爬滚打还债的命,还要谈什么富贵!“
话说的很重,当时李若愚的奶奶也是真的怕没钱供李若愚上大学了。一把年纪了还是照样每天一个人挑着菜去县城里面卖,索性那些人给个李若愚钱这么多年了,眼看就要上大学了,考虑的之前的沉没成本还是继续借了钱给他。
高中毕业后李若愚去找这几个同龄人介绍自己打暑假工,那几个人在工厂里面看见了他,还是一副穷酸的模样,又想了想自己受过的气,便在流水线对李若愚大声训斥
”你啊,什么时候能让人省心?在家里借钱读书,来了厂里又消极怠工。“李大是这些人里面唱黑脸的,说的话比较重;
“李大,看他这么顽冥不化的,我们还是多帮帮他。”李二可奈何道。但是以后还是对李若愚并没有多加照顾,时不时地把自己的活让李若愚一起做了。
清晨,李若愚伴随着家里的鸡叫起床,手里已经两万多块钱了,在餐桌上父亲拿出了只有来贵客才舍得拿出来的芙蓉王,李若愚是不抽烟的,但是在老一辈眼睛里,出了社会的男人就是会这些东西,这也是昨天李若愚会来后有长辈给李若愚递烟的原因。
李若愚接过了父亲递的烟,也接过了家里的担子。
“我们家欠了多少钱?”李若愚叼着那根芙蓉王,用手挡住风防止点不着烟。
“三万多块,不用急着还的,爸爸知道你现在还的起....”李若愚做出掏卡的动作被父亲用手拦下了。
“爸,先还了,奶奶去医院也要花不少钱。我留下几千块就够了,发工资的是我好朋友不会拖的。”
这么过了几个小时,到了午饭前,几家人在给猪肉放血,早上还在跑的鸡已经下锅顿了,蔬菜半个小时前还在地里。
“文昊啊(李若愚父亲),今天村里庆祝若愚上了大学后第一次回来村里,在祠堂吃饭,等等你家直接过来就好。”
平时在祠堂吃饭,李若愚一家都是去后厨帮忙的。
“若愚啊,村里的环境比不得燕京,你不要嫌村里的饭不卫生。”
“大姑你说笑了,我平时也没少去后厨,饭菜都是看着做的,卫生不卫生我能不知道吗。”
“若愚你不嫌弃你就好,李大李二的事情你不要在意,他们不懂事,不像你读了这么多书。”
这种感觉真的很奇妙,自己只不过是去燕京上学,碰到了几个有想法的室友,和他们交流自己感受到了很多自己以前看不到的东西。自己不过是运气比较好,碰到了改变自己命运的人,或许自己以后也能过的很好,但是提前好几年解决了生活问题还是不容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