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纳哥换了两个人,而阿森纳方面,也进行了一些调整:上半场一直没有什么发挥的博格坎普被维尔托德换下了:这倒是没有怎么出乎意料,因为博格坎普不喜欢做飞机,他是提前一天开车来的摩纳哥,体力上虽然不一定存在问题,但是肯定不会很好。反正是友谊赛,温格也不想过度使用他早早让他下去也不是什么坏事。而维尔托德也是法国队的老将,让他上场比赛,也是为了照顾球迷的喜爱。
而另外一个换人,则让人有些吃惊:右后卫劳伦被一个黑人后卫换了下去,他应该是个年轻的球员,虽然摩纳哥的球员都不认识他,但是看他的球衣上写着的图雷·科洛的名字,再考虑到没有人见他在法国踢过球,几个球员私下里讨论认为,他应该是从科特迪瓦来的球员:那里的球员喜欢把姓氏写在名字头里。
不过他的水平如何?这就是大家不知道的事情。按理说法甲联赛对非洲更为关注,非洲的出色球员他们都或多或少知道一些,可是阿森纳这两年在温格的领导下,在非洲建立了不输给法甲的球探体系,对于非洲部分地区的了解,甚至已经超过了法甲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不过不管他们为什么换人,对于赵亚宁来说,他需要面对的人,却是没有什么变化的。
依然是阿什利·科尔,以及在中路游荡,随时都有可能过来封堵他的维埃拉。
比赛开始之后,赵亚宁就开始他的骚扰性的跑位。显然,久利也很清楚,摩纳哥的这种偷袭性质的打法,是不可能作为长时间的进攻措施的,温格不是傻子,只要摩纳哥那么踢上一两次,就肯定会做出调整了,因此,他现在要做的,是麻痹对手,让阿森纳看不到摩纳哥的攻击所在。
因此,他一次次的把球分给左边路的罗滕,而罗滕也一次次的长传球传中,踢给前场的普尔绍。
这样的踢法确实影响到了阿森纳的球员们:或许在他们看来,换上来一个高个子的前锋,就是为了打头球进攻的吧。普尔绍虽然对上坎贝尔也不是很有优势,但是比起农达还是优势明显的。
而另一方面,阿森纳踢得也比上半场要差一些了:博格坎普下去之后,中场少了一个接应点,而摩纳哥的双后腰阵型,也让阿森纳踢得有些不太舒服,他们的压迫力比起上半场来,要差了许多。
而这种局面,也造成了阿什利·科尔的前插越来越多了:赵亚宁没有什么球权,他也不必牵扯太大的精力。比起在后场和赵亚宁做无休止的纠缠,他希望再次帮助球队进一个球。至于赵亚宁,他倒是不怎么注意了,毕竟赵亚宁不是一个传球见长的边路,就算他持球内切,面对阿森纳的中路防守,也很难奏效。
这样的态度,落在久利眼里,就是计划成功了一半的表现了。
很快,久利趁着科尔的一次失位,把球传到了赵亚宁脚下。赵亚宁借着停球把球一脚趟出去,马上就把速度提到了最高。吉尔伯托迎面冲了过来,试图补位抢掉赵亚宁的球,赵亚宁脚下一停,把球一扣,就在吉尔伯托把球脚射出来的时候,又是一个原地的单足回旋,给自己起球找到了足够的空间。
可是这个时候,坎贝尔也把普尔绍挤到了身后,占据了有利位置。而久利虽然试图跑出位置,可是他的身高,接长传球有着天然的劣势。不过看看左路,埃弗拉已经高速冲了过来,而罗滕也向前攻击了,虽然基翁也注意到了他们,但是摩纳哥的前场,还是多出了一个点。
起脚,长传。
赵亚宁的长传球技术很一般,但是因为没人影响他,这个球还是很轻松的划出一条大弧线,落到了左边路的埃弗拉脚下。埃弗拉没有什么犹豫,马上就是一脚劲射,可是他的意思太明显了,而且射术也不是非常出众,基翁抢先一步挡在了他面前,伸出了自己的腿。球重重的打在基翁身上,又弹回了球场的中路。
久利抢到了第一点,马上就是一脚低平球射门。他的这一脚虽然角度和力道都算不错,但是他显然低估了阿森纳的默契配合,禁区里面已经聚集了好几个人,久利的射门角度并不大,根据基翁和坎贝尔的站位,希曼虽然视线受到了阻碍,但是还是很准确的判断了球的来路,把球扑出了底线。
虽然这次进攻没有奏效,但是从久利开始策划进攻,到连续两脚打门,他们这一次的攻击至少说明了他们的战术还是奏效的。周围的球迷们爆发出了一片掌声,摩纳哥的球员们也因此得到了不小的信心。
很快,他们的第二次进攻就再一次杀到了摩纳哥门前。依然是赵亚宁在右边路的快速突破,这不过这一回,科尔没有失去自己的位置,紧紧地跟着赵亚宁,不给他任何起脚的机会。赵亚宁再次试着急停急扣,可是科尔这一次没有失位,而是卡住了赵亚宁面前,拦住了他的去路。
一旦球员选择了下底,在底角附近的时候,再做出变化就难了。没有足够的空间和传球角度,对手的边后卫防守起来,只要卡住位置就可以封住一半以上的踢法,可谓是轻松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