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焦庄小学(1 / 2)

在家我是排行老二,上面有个哥哥叫济州,是做老私塾先生的二叔子潘俊明给起的。因为要上学了,总不能再叫小名新珠了吧(因我属猪,从小到大长辈们都是叫我新珠),所以二叔子就开书也给我起名叫济瀛(开书算命,当时有文化的人眼睛不瞎都是开书算命。我叔子年纪大了后就做过好多年风水先生,人称二先生),原因说是命中缺水,但是瀛字笔画太多,以后的日子我就改成了济银但是也没见我缺“水”过。

焦庄小学位于村里砖桥河北,是村里的西庙改成的,有四间教室外加一个小办公室,说是学校,其实就是个办学点的初小三个班,只有三位老师,校长杭金庆上课带打钟,老师徐来山和赵壁。我的启蒙老师是徐来山老师,他不是我们本地人,中等身材,满面笑容,和蔼可亲,遇到学生一脸笑和家长们也处得来。从人口手,山石土田,每个字的笔画顺序先后,认、读、讲、解都非常认真,通俗易懂。

我小时候个子一直不高,座位总是安排在前排。上课时我都是认认真真地听老师讲课,以致后面大个子窃窃私语、讲话唠叨,我都没有听得到,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一心二用吧。

“吕珍同学,请不要在上课时讲话”徐老师话音未落,立马课堂上鸦雀声了。“济银你上黑板跟前来,给大家写个山石土田”

我听到老师指令,立即走上讲台,然后接过老师递过来的粉笔,不紧不慢地在黑板的中下位置写上了“山石土田”四个字,因为昨天晚上回去练习过的,印象深刻,字又写的大,自我感觉良好。

看到老师鼓掌,全班同学们都举起双手,我红着脸在众人的掌声中走回了自己的位置。接下来我就成了被老师请上讲台的老常客,所以也就自然而然的是老师心目中的好学生。

解放初期,人们的还都在贫困线上,特别是农村。我们家人口又多,几天中午才能吃到一顿大米饭,更谈不上菜了。我每天中午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冲到厨房掀锅盖,期盼着揭开的是大米饭,看到是煮的稀饭就双脚直跳,口吐“芬芳”,“要消灭啊,要消灭啊,今天又喝粥。”每每听到我的哭叫声,爸爸总是举起手要打我,又总是被妈妈拦下。“臭摆子,有粥吃就不简单了,现在日子比起解放前好多了啊!过日子要细水长流,知道吗”爸爸一改慈祥面孔,有点气急败坏。“我们那时还没得吃呢,现在有的吃有的喝,填饱肚子你满足吧,还天天嚷着要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