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大顾中学(一)(1 / 2)

大顾中学是当时乡里最大的学校之一,是大跃进中新办的学校,五九年招收第一期学生两个班。我是第二期,当时四个班主要生源是陶庄、荻垛、唐刘和林潭等地的学生居多,约200人。

学校地处大顾村东舍那边。大顾村由顾南、顾西、顾东和娄家四个自然村组成,共有26生产队,不到5000人口。是当时陶庄乡最大的村。学校所在地在顾东村,和南余舍、东舍组成。相传,南宋末年,古姓先祖为避元兵自江南迁兴,其后裔中的一个支派在此定居繁衍。因庄内顾姓居多,村庄范围又大,故名大顾庄,顾北和小顾还不在其内。民国期间,大顾庄属兴化县仁渠乡;实行“新乡制”时称为玉带村,因村内玉带桥(砖桥)而定名。大顾村北有羊港河、南有小代河、窑头河,娄家西边有个鱼塘,26生产队有个农场,那个小会堂很气派。到了七十年代时村里又增加大顾高中、医院分所、合作商店及各类作坊、摊贩、家用电器修理门市部等(大顾高中于八十年代撤销,主要生源去了戴窑、大垛和唐刘高中),再后来有了供销站和棉花收购站、信用站。大街上个体茶馆、商店、熟食、肉铺、鱼摊、青货及小百货摊点,旅社、浴室、理发、修理等服务行业齐全,市场比较活跃。

要出远门上学了,爸爸特地用木板订了个箱子,还装了一个搭子好上锁。又替我买了一件新衣服,毛巾、牙刷等日用品。二叔俊明很高兴买来讲义夹和钢笔,自豪地和我说:“新珠,我们焦庄就你和东俊两个人去大顾上学,不简单的老潘家出人才了,在过去能上初中就是秀才了,你要好好读书啊!”

九月一日,吃过早饭,东俊父亲撑来小木船带在夹沟砖桥下。“俊才大队长,我帮你拿东西啊?”“不需要,我们好拿。”爸爸抱着被子,拎着木箱高声回话:“新珠,走上船去”我就屁颠屁颠的跟着父亲,背着书包,手里拿着妈妈准备的咸菜罐子走出了牛巷子。

大顾村离焦庄村有二十华里,我和东俊一路畅谈,两个爸爸换着撑船,一直到中午才到了大顾村。停船靠岸,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大大的红幅“热烈欢迎新同学”,顿感心中暖洋洋的,一阵自豪感充满全身。报到后我被安排在一(1)班,东俊在一(4)班。我们班主任是邵从政,当时大顾中学校长是赵京陵,教导主任是范俊达。

影响最深的是我们语文第一节课毛主席的七律《长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