属官带着人在天海出差小半月。
沈棠仍窝在官署忙碌。
divclass=contentadv只是事情不多,还能偷懒。
“鲁小娘子,这几日过得可还适应?”
她呷了一口温热的茶水,暖意顺着喉咙蔓延全身,手脚也跟着暖和不少。鲁小娘子一袭戴孝素裳,面色平静,似乎已经从那日悲恸欲死的悲伤中缓过劲儿来。“若有哪里招待不周,或者怠慢的,千万别忍着。”
鲁小娘子挤出一抹生疏的浅笑。
“不,适应得很好。”
应该说太好了。
鲁小娘子办完全家的葬礼,又守了一月,才收拾行囊带着尚在襁褓的侄儿、年迈老管家、奶娘以及婢女出发搬到河尹郡。
她对未来迷茫,甚至做好最坏的心理准备,但结果却好得超过她最好的想象。
沈君,真是个好人。
担心他们一家老弱妇孺,特地将住所安排在官署附近,此处守卫森严,即使夜不闭户也不用担心治安问题。鲁小娘子感激沈棠收留照顾,时不时带着亲手制作的茶点上门,聊表心意,惹得一众了解前因后果的僚属,纷纷投来意味深长的目光。
来的次数一多,鲁小娘子跟沈棠也熟了起来。某次,后者忙不过来,让她帮忙找一份简书送给主簿,鲁小娘子搭了把手。
结果,沈君时不时就让她搭把手。
之后干脆给她置了一张专属小桌。
没事儿的时候,一起愉快摸鱼。
喝茶聊天吃点心。
这两日,鲁小娘子总是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沈棠还以为她受了委屈,才有了上面的关心。听她说适应良好,便放心下来。
但——
鲁小娘子忍了又忍,还是没忍住。
她问:“沈君为何不扩招兵马?”
沈棠正往嘴里塞吃的,两颊鼓鼓。
扭头疑惑看她:“什么?”
鲁小娘子轻咬下唇,欲退缩将此事含糊过去,但又觉得这样不行,沈君是收留她一家的恩人,岂能看到问题却不点出来?
她斟酌着道:“……昨日共叔都尉递上来书简,欲申请新一月军饷……”
“这个我知道啊,令德也核算过了,说是没问题,可是哪里有缺漏?”
鲁小娘子道:“非是缺漏,只是那么点军饷,只能养活四五千兵卒……河尹郡内就这么点儿兵力,如何应付得来强敌?”
沈棠明白了,笑问。
“那你说怎么办?”
鲁小娘子道:“最少也该两万。”
曾经的鲁下郡比这还多。
沈棠又问:“谁说没有两万的?”
鲁小娘子懵了一下:“啊?”
剩下一万五藏起来了?
“若是如此,似乎对不上……”别看她现在娴静温婉,鲁小娘子也是在军营打滚长大,对里头的门道格外清楚。她的阿父也从未隐瞒,甚至还会手把手教导她。
故而,她对此比较敏锐。
沈棠笑道:“藏?你要这么说也没什么不对的,不过——我可不是将兵马藏在深山老林之类的地方,以河尹这般‘不设防’的状态,很轻易就会被有心人发现啊……”
她要有两万兵马,邻居该愁的。
岂能像现在这般和谐?
一万五可不是小数目。
怎么藏也藏不了的。
鲁小娘子识趣,没追根究底,但眼底的好奇与猜测却遮掩不住。
沈棠半真半假,似玩笑道:“真要碰到战事,紧急募兵也能募到一万五啦……”
鲁小娘子:“……”
却不知,沈棠这不是开玩笑。
这就是她跟褚曜二人商议许久的策略——想跟三家维系好关系,在相对平稳环境默默发展自身,明面上就不能有太多兵马。
但没兵马又十分被动——手中有剑但不用,与手中无剑是两个概念。
再者,她目前也没财力养这么多兵卒,于是讨论了个折中的办法。
尽可能让治下庶民过得好。
家家户户有余粮。
将他们跟河尹彻底绑死,将“他们除了河尹再无其他退路,没了河尹就失去一切根基”的概念强行塞入他们的脑子,根深蒂固!
一旦战事来临,便能吓得他们不敢带着家财家人逃难,因为外头的世界更加残酷血腥!这时,再告诉他们,敌人是来杀人劫财截粮的,他们自然会愿意为了捍卫自家财富挺身而出,还自带粮食。
以前他们当兵,是为吃饱肚子,战场上活下来最重要,胜负跟他们有何干系?反正情况也不会更糟糕了。现在他们当兵是为了捍卫自己的食物,失败就是人财两空。
自然,后者更加愿意拼命。
沈棠准备开春农忙之后,找个借口组织庶民,以村落为单位进行轻度军事训练,让他们以村落为作战单位,熟悉熟悉。
吴贤三家问起,也好找借口糊弄过去。
借口不难找。
就说村落生了矛盾在干架。
这种事儿也不少见。
两个村子为了一口井甚至一句口头纷争,最后演变成几百人混战不是没有。
只要沈棠需要——
不论男女老少,全民皆兵。
褚曜:【韬光养晦,徐徐图之。】
沈棠:【自然。】
她有的是耐心,忍得住。
殊不知,这样宁静的日子没几月了。
鲁小娘子往官署跑得勤快,慢慢也结识了林风和虞紫,但跟她脾气对味的,反而是神龙见首不见尾的白素。后者看似清冷,但周身萦绕的肃杀之气,却让她格外亲近。
姜胜将这一幕看在眼中。
看看跟白素语笑嫣嫣的鲁小娘子,姜胜叹道:“人与人的差距啊……”
看看人家白素郎君,再看看自家主公,这就是人与人的差距!自家主公一心沉迷公务,偶尔跟鲁小娘子聊天,也只是为了将对方哄来为自己处理公务……
而人家白郎君还知道送礼物!
沈·迷茫·棠:“???”
顾池已经憋笑憋得面部抽筋。
忍笑道:“主公,任重道远!”
不知道是不是大家伙儿都坏心眼,居然没一个主动告知姜胜,主公的真实性别。
冬去春来,春耕又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