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分两头,言归正传。我们继续往下说故事。
离凤阳镇大约十华里一个偏僻地方,有个村落叫方家弄。此弄,非城镇之胡弄的弄。而是一个村庄方家弄,顾名思义,即为一个小小村落。它坐落在游山河畔,一个八十度的大拐弯之处。由于河水长年的冲刷,便形成了这么一个村庄了。
在方家弄,大都姓方,其实还有姓朱、姓马、姓牛。方家弄居住着十五户姓牛的人家。
方家弄,这里是个穷得叮当响的地方。有一个歌谣为证:小小方家弄,牛马朱同村,三餐喝稀粥,饿得肚子空,落了三天雨,行路一包脓,田地不长谷,狗都饿得哭。
然而,就在这个小村庄里,却出了一个响当当的人物,此人叫牛德好(诙谐音:牛得草)。大人给儿子提起这个牛德好,村里村外说三道四的人是不少数。他们都认为,方家弄这么几百年来,出了一个正儿八经的大官,这官挺大,就是在京城出了个管太监的太监。听起来真够丢人的。不过,说他好的也有人在,让方家弄在凤阳镇小有名气。镇上他们也都觉得,牛德好为了一个女子,一气之下弃家奔京城做了太监,说起来有情可原。就这一点来说,他还是个挺有人情味的男人。
牛德好,打小聪明伶俐,长得眉清目秀,是位出类拔萃的男俊儿。二十刚出头时,父母为了让他有个好出息,便把他送到凤阳镇一家私塾学校去读书。刚开始一两年,还算是争气,文质彬彬,学习、表现非常不。学习成绩一路领先,并受到私塾老师的称赞和表扬。
其父母知道后,可是由衷地高兴。牛德好的父亲叫牛快嘴,五十出头,在凤阳镇虎山一家瓷厂当画红工。他见儿子与众不同,如此了得,总是张着他的一张快嘴,见人便讲,逢人便说儿子如何聪明,是他牛家门里的一根好苗,将来会出人头地。
牛快嘴,在瓷厂里画画,凭自己的辛勤劳作和手艺,养家糊口还是绰绰有余的。一天,牛快嘴刚好轮休,特地从虎山赶回方家弄老家,刚进家门便同妻子胡氏商量下半年儿子的就读之事。
现在儿子争气,读书用功了,再读半年私塾,可就得参加考试了。到时可以光宗耀祖。儿子在这紧学习时刻,我们做父母的也要帮儿子考虑考虑前程。現在,和儿子同班的学友们,他们都在城里也有个落脚之地,囤出更多时间学习功课。我们不要省这笔钱,省得儿子整天来回两头跑,太累太辛苦了。牛快嘴告诉妻子。
胡氏早有此意,她连忙点头赞同丈夫的看法。于是,他们当天便进城租了一间房子,把儿子安顿得漂漂亮亮,舒舒服服。
起初,牛德好还觉得没必要这么做,感觉到父亲为了自己挣些钱也不容易。把钱花在租房子上不应该,也太过浪费了。当时,村子里的人都标榜牛快嘴生了个懂事的好孩子,并称赞后生牛德好将来定有出息。
然而,事情的发展出于牛快嘴夫妇的意料之外。父母的一番好心付水东流,不仅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却适得其反。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说来话长,与牛德好同一班级的同学们,总共有二十五人。那时候,社会上重男轻女比较严重。在私塾学校里读书的,大都是男生。如那个班级里有个女生,则为大幸。女生读书的家境不是员外就是宦官之家。
还真的就是奇了,牛德好的班级里,竟然有一位女生,这可让别的班级的男生给羨慕死了。更让人羡慕的是牛德好,他竟然和一位漂亮的女生同坐一条板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