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去姥姥家拜年(1 / 2)

大年初一早晨拜完年,全天基本就没啥事了。中午吃的白菜炖粉条家浇上肉片,再来点肉丸子,美美的吃上两大碗,逮滴很。

大年初二,嫁出去的女儿带着丈夫、儿女回娘家拜年。今天张贤琰早早的就被母亲刘秀琴喊了起来,让他赶紧吃饭。今天要去七八公里外的刘湾村的外婆家去拜年,吃完早饭就要收拾东西往那边赶,家里就一辆二八大杠自行车(注:那个时代流行能载人载货的主要交通工具。论是城市的马路上,还是农村乡间土道上,随处都可以看到“二八”自行车上满载的人或货。人们常说的二八自行车中的“二八”指的是轮子的直径为28英寸)。

如果只靠张金广一个人骑车带俩人的话最少要走一个小时。所以这个年代走亲戚,一般都是一天只能走一家亲戚。条件好的还有个自行车,条件再差点就是赶着驴车或牛车,在穷点的家里有孩子的就推着地排车去串门,如果没有孩子的话可能就两口子腿着去。再看看现在这个社会,成年人恨不得一天把所有亲戚都走完;而年轻人呢,主打一个独来独往,也不愿意走亲戚。其实这也怨不得年轻人,现在有一部分人就是“怕你有,嫌你;怕你富,嫌你穷”。而那个时候是属于都没有,所以要靠亲戚互帮互助,一起张罗,都穷,谁也不会笑话谁。

热闹的乡村小道,白雪皑皑,路上或走,或推车,或骑自行车带着孩子和媳妇,顶着风迎着雪,佝偻着腰往前使劲蹬,这就是我们男主角张贤琰的父亲,带着媳妇和孩子去丈母娘家的真实写照。

自行车车把上还带着一个竹编的挎篮,篮子里有一块肉,大概四斤左右,两斤果子(我记得那个时候在物资匮乏的农村地区,每到过年的时候,孩子们最感兴趣的就是“果子”,那种沁人心脾的甜,能一下子甜到骨子里。而在当时,果子可以说是走亲串友时的一道“重礼”,不亚于现在的纯牛奶。果子的包装一般是用泛黄的草纸包起来,之后放上一张红色的花纸,最后再用草绳一扎,看起来高档且正式,在我记忆中很长一段时间内,果子在农村的往来礼节之中一直都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我当时最爱吃的就是糖饺——跟月牙的形状一样,里面是空心的,外面裹满糖霜),还有两瓶白酒。这是那个时候农村能拿的出门的礼物了,当时的礼物不重感情中。现在的超市里各种精美的礼盒,东西越来越少,盒子越来越大,感情越来越淡。就跟现在人的交往一样,实在东西很少,全部都是空气。

张金广蹬半天还要歇半天,也不敢骑的太快,就怕把坐在后座的刘秀琴给颠下去。这土路,还有来来回回的车辙压硬实的白雪,一不小心就打滑,连人和车一起甩出去。

大概走了1个半小时才走到了刘家湾姥姥家,刘秀琴领着张贤琰走在前面,张金广推着自行车走在后面。进了冲街的木质大门是一个大院子,越过大院子的迎门墙,在往里面走有一个木头的小门,那个就是外婆家的院子了。

“娘”刘秀琴人还没进小院子,就迫不及待的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