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达学校,各路人马分头行事:教研员和初教股工作人员负责了听课、教案、作业等教学常规,其他工作人员则和罗瑛一起陪着华建敏翻阅学校档案和实地查看等。</p>
韩科校长将一份汇报材料呈到华建敏桌前,脸上谦卑的笑容还夹杂一丝诚惶诚恐:“局长,这是我们学校的汇报材料,我普通话不标准,不好意思给大家做汇报,还是让大家自己看吧。”韩科校长说着又给了其他人每人一份汇报材料。</p>
大家都信手翻了起来。</p>
这份汇报材料有些与众不同,少了公文的冷冰冰,多了许多人情味,介绍银山小学的校情时同时介绍了银山的风土人情,讲学校的困难情真意切,让人动容。</p>
华建敏抬头和罗瑛目光交汇了一下。</p>
罗瑛身为老办公室主任,少不得要为各任局长写材料,外界人称“教育局一枝笔”,足见其在公文写作方面造诣很深。而韩科校长拿过来的这份材料在公文写作方面规范不足,文采却很出色。</p>
“韩校长,这份材料写得不错。”罗瑛虽然如此说,但心里很清楚这份汇报材料不可能出自韩科之手。</p>
韩科也很坦诚:“罗主任见笑了,我没有文才,这份材料是我们学校一位年轻的女老师写的。”</p>
“没想到银山小学藏龙卧虎,今年唯一一个考到实验小学的语文老师也是来自咱们银山小学的。”说话的是教育局人事股股长。</p>
说到进城考试这个话题,韩科校长又激动又失落:“说起来我们学校是考上了两个,幸好今年教育局的文件规定同一个科目多人考上只能走一个,不然我们学校一下走了两个语文老师,教学工作就不好安排了。”</p>
“进城的那位叫江新男,还有一位好像叫……”人事股股长努力回忆那个让出名额的女老师的名字。</p>
校长颇骄傲说道:“叫申文学,这份材料就是出自她的手。”</p>
申文学,华建敏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字的时候,唇角弯了弯,好特别的名字。</p>
在见到申文学本人前,华建敏先见到了学校一角那片开得正茂的瓜叶菊。</p>
荫棚底下畦田上,一排一排的瓜叶菊紫红色、紫白色、淡蓝色、粉红色,开得摇曳生姿。</p>
华建敏等人在韩科校长陪同下实地查看校园环境时,一下就被这片瓜叶菊吸引了注意力。</p>
“这片瓜叶菊也是出自申老师的手,”见大家看到花后眼睛放彩,韩科校长又一次得意地推销了申文学,“这片瓜叶菊,申老师在八月份的时候就播了种,因为瓜叶菊怕阳光,所以她就设计了这荫棚,入冬很多花都谢了,申老师说瓜叶菊的花期刚好在冬季,又是选择了大花型瓜叶菊栽种,你看现在开得多好。学生下课期间特别喜欢到这里看花。”</p>
“小孩子调皮,会不会摘花啊?”罗瑛问。</p>
“绝对不会,因为他们看了申老师种花的过程,着实辛苦,”韩科校长打完包票又补充道,“申老师在不同的季节会种不同的花,所以我们银山小学的孩子一年四季都能看到申老师种的花。”</p>
一个文笔好、会种花,还会上课的女老师。</p>
教研员们听完课后在会议室交流听课成效时,对申文学的课堂给了很高的评价,华建敏对申文学这个名字越发印象深刻,然而直到晚间,大家齐聚银山小学食堂用工作餐,还是没有见到申文学的真人。</p>
校长问杜云舒:“文学呢?”</p>
杜云舒支支吾吾:“送那两个孩子回家了。”</p>
“学校来客人了,她怎么还只顾着那两个孩子呢?”校长有些着急。</p>
“不是校长要文学让那两个孩子避开的吗?难道校长要年轻漂亮的女老师给领导陪酒?”杜云舒用申文学的口吻质问校长。</p>
校长愣住:“那倒不是。”</p>
校长亲自给申文学拨通了电话号码,这次调研,申文学无论上课还是材料都给专家组留下了深刻印象,她必须来和大家见面。</p>
电话那头拨通了,校长什么话都还没来得及说,就听见电话那头哭闹一片,乱作一团。</p>
“文学,文学,出了什么事?”</p>
校长的询问得到的是申文学一声凄厉的呼救:“救命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