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安帝更加坚定了自己做个明君的想法。
于是后来每每遇到贪官污吏案件,他顾虑到其他因素想要轻拿轻放时,就总会想起圣皇飞升成仙前和他的私下密语,然后就狠下心不顾别人的求情将那些大乾蛀虫全部都处理干净。
在处置了那些蛀虫后,不知是不是他的错觉,他总觉得自己的形象更高大了,功德之光更耀眼了。
而他再怎么样也是个人,又没有圣皇那般可怕的手段能知晓一切,造成冤假错案也是有的。
他爱面子,很想为了自己的面子把冤假错案盖棺定论时,又忍不住想起了圣皇飞升前的话。
若是他不帮这些无辜者平反,是不是就要扣除功德?那就是要他性命啊!
想了想,承平帝还是觉得性命和死后安宁比面子重要,于是在查出真相后,他还是果断的下了罪己诏,承认自己造成了冤假错案,全力弥补受害者的损失。
而让他意外的是,他的罪己诏不光没有丢了他的面子,让他威望下降,反而让他在民间的名声更上一层楼了。
本来承平帝作为圣皇之后的继任者,一直活在圣皇的威名下,别人提起他时总会先说一句“和圣皇比起来差远了”然后结尾再来一句“若是圣皇还在就好了”。
现在他坦然承认自己错误后,民间他的名声好了不少,变成了“虽然和圣皇比起来差远了,但也远远超过了其他人”。
<<<<<<<<<<<<<<<
承平帝同样对圣皇了崇敬之情,所以民间百姓依旧认为他不如圣皇,他半点不生气,反而觉得理所应当,倒是民间夸他远超其他人,这已经是天大的赞誉了,证明他在民间的声望已经是仅次于圣皇了。
时间慢慢过去,他一直小心翼翼的按照圣皇留下的改革步伐走着,大力发展科技水平,改善人民的生活条件,保障残疾老幼等弱势群体应得的权利,兢兢业业的做好每一天的明君。
而对下一代继承人的培养他也没放松。
因为他不可能获得像圣皇那样的无上功德活得长长久久的,所以能活个一百多岁就是治理天下有功了。
他便将选拔继承人的人选定在了年幼的儿子和孙子当中。
那些年长的皇子见承平帝也有望高寿,都纷纷吸取圣皇两位皇子的教训,开始培养自己的后代,希望能让后代坐上皇位。
承平帝的嫡长子就是个极为优秀出色的皇子,若非承平帝眼看着寿命悠长,他活不过自己父皇,这皇储之位肯定是他的。
承平帝嫡长子也知道自己没希望,就一心想生个嫡皇孙出来好好培养成材,以后他做太上皇也是可以的。
承平帝嫡长子和自己正妃努力了好多年才生了个嫡皇孙,这个时候承平帝已经七十岁了,还老当益壮,看起来跟四十多岁的男人没两样。
五十多岁的嫡长子倒是觉得自己这个嫡子来的时候正好,他极为用心的将自己的本事教给嫡子,还请了无数行业佼佼者做嫡子的老师,费劲了心思,终于在嫡子十几岁时成功让他入了承平帝的眼里。
从礼法上来说,这个孩子是承平帝嫡长子唯一的嫡子,其他嫡出皇子和正妃没有嫡出的儿子,而和正妃有嫡出儿子的皇子自己又不是中宫皇后嫡出,所以承平帝嫡长子的这个嫡子还真就是承平帝唯一的嫡孙了。
在礼法上,这个孩子占尽了继承权的便宜。而在能力上,他也不辜负他父亲的期望,极为聪颖,受到承平帝的宠爱,后来更是越过他父亲被立为皇太孙。
承平帝在一百一十岁的时候逝世,皇太孙四十岁继位,倒是正当壮年,可惜他那个想当太上皇的父亲没能活过承平帝,只是被追封。
承平帝临死前单独见了皇太孙,谁也不知道这对爷孙说了什么。
但史书记载,从圣皇开始,之后每一任皇帝都是兢兢业业的明君,直到圣皇之后第十七任皇帝被人刺杀骤然离世,大乾皇朝才出现混乱,之后的皇帝中也多有庸碌无为之君和昏君。
最后一任昏君搞得天怒人怨,被人民推翻皇位,换了傀儡皇帝上位,自此皇帝独掌大权的时代结束,开始了内阁治国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