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苦日子(2 / 2)

杨元祖心想,怪不得这里的人一个个的看起来都是一副瘦弱的模样。

而且不仅是别人,他这具身体也是一样,十七岁的年龄,看起来就像是现代十四五岁的样子。

连续吃了几天的清水煮米菜,杨元祖感觉嘴里都快淡出鸟来了,淡就算了,还吃不饱。

于是杨元祖开始琢磨着炒菜之法,弄了一点动物油,从粗盐里提炼出精盐,带着杨华华一起到河里插了几条鱼上来。

这里的鱼警惕性差,而且一个个又大又肥,肥到都可以提炼鱼油的地步了。

他估计是这里的人都不吃鱼,同时鱼又缺乏天敌所以才又多又肥。

将鱼刮鳞,去鳃,掏内脏,一步步的处理好。

放盐,放料酒入味。

杨华华在一旁打下手学习。

陈大娘看着用盐和酒来做鱼有些心疼,这刺鱼能比得上猪肉好吃?!

到时候万一不好吃还浪费了酒。

杨元祖把鱼先煎一遍然后放锅里加些葱花,蒜苗,花椒煮。

花椒是他在家里寻到的,可惜只有花椒没有辣椒,不然味道会更好。

葱花和蒜苗是他在外寻到的野葱,野蒜,并且还移植了许多回来。

大蒜头在冬季还没有成熟,所以就取了蒜苗来代替。

杨华华加了把柴火,鼻子使劲闻了闻:“好香呀大哥,我们什么时候能吃呀?”

杨元祖在看了看锅里,汤色浓白,葱花漂浮,随后说道:“可以了,起锅!”

一家人刚在院子里摆上碗筷隔壁邻居家闻着味儿来了。

“陈大娘你们这还是在煮什么,好香啊!”看到杨元祖在家随后便问道:“元祖回来啦,你们这是提前过年吗?”

杨华华不管来人,他着急的想尝尝味道,杨元祖提醒他慢点吃,有刺。

小少年点头,他闻香着味儿差点忘了还有鱼刺这回事。

杨元祖给弟弟盛了一些浓白鱼汤,让杨华华先喝汤。

隔壁邻居饭点来了,杨元祖不好赶人走,于是便让对方也坐下尝一尝。

陈大娘却是满脸不乐意的模样,平时也不见得有多热络,遇上吃食就厚着脸皮来了。

在忍饥挨饿的年代里,这种蹭吃喝的行为很让他们反感。

本来大家种了粮也是能混一口温饱的,但是田税人丁税房税地税牲畜税以及其他乱七八糟的税这么一交,一年到头他们就什么都落不着了,甚至还会挨饿。

只得紧着肚子吃个半饱继续干活。

杨元祖小声询问杨华华来人是谁,杨华华乖乖的小声回复。

来人也姓杨,家中排行老大,和他们家却没有亲戚关系。

他们现在住的这个村子叫丰平村,寓意丰收平安的意思。

而他们住在村子的南面,当地村民为了详细区分地理位置也把他们这里叫做丰平南村。

丰平南村里多是姓杨的村民,大家多多少少的都带着一点亲戚关系。

当然除了南村还有东村,西村,北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