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门宠妾第41节(2 / 2)

朱门宠妾 绿窗红袖 1715 字 7个月前

到底是春天的雪。

地面上的青砖看得出都还是干的,可见这雪才刚刚开始下,荣怡堂还没人送伞过来,可老太太已经见乏了,菱月回去说了一声,冒着春雪回去取伞去了。

取完伞回来,先打着伞送老太太回了暖阁歇着,回到荣怡堂伺候的人就不缺了,菱月回到下处换湿掉的衣裙。

出来的时候,天已经整个地黑下来,加之又在下雪,越发显得幽暗了。

菱月提着“今夕何夕”的灯笼给自己照亮,回到堂屋的时候,顺手把灯笼挑在了屋檐下头。

伺候老太太用过晚饭,因今个儿老太太戏听久了,身子乏,又早早地就了寝,伺候老太太安歇的时候,菱月笑道:“老太太今个儿好像特别高兴。”

老太太笑眯眯的:“嗯,今个儿的戏唱得特别好。”

菱月哪里知道老太太话里有话,当下笑道:“那下回还请这个戏班子,让他们给我们老太太多唱几场。”

伺候完老太太,因今晚上不轮菱月值夜,菱月打着伞从堂屋出来,要回下处去。

芳儿同她一道。

自红药走了,芳儿就给提拔成了大丫鬟,她又求了蔡妈妈,现在已经搬去和菱月一起住了。

菱月撑着伞走到屋檐下,要摘自己的灯笼,手提起来,忽地一顿。

芳儿也撑着伞过来:“呀,姐姐的灯笼给扑灭了。”

天上雪花飘飘洒洒,不时吹进灯笼里,是能把灯笼给扑灭了,不过……芳儿放眼一看,笑道:“其他的灯笼都亮得好好的,偏只有姐姐的灯笼灭了,也怪了。”

这是一件小得不能再小的小事,芳儿也是拿它当笑话说的。

菱月听着,心里却不大欢喜。

总觉得这不是个吉利的兆头。

要是今日提着过来的是别的灯笼,菱月只会付之一笑,可偏偏是这个灯笼。

重新把灯笼引燃,提着往回走的时候,菱月这一路上,心里都不大高兴。

回到下处,晕红的灯笼往桌子上一摆,烛光摇曳,菱月单手托腮,一双乌黑的眼珠仿佛是在看着灯笼上的题字,又仿佛是在出神地想着什么。

忽地菱月自失一笑。

他们彼此心意相通,许家父母都已经同意了。

只要他们二人心意坚定,难得这世上还有什么能把他们分开吗?

不会的。

不过些许小事,自己竟也这样迷信起来。

菱月笑了笑,吹灯睡下了。

第二日傍晚。

下了值,顾七来到荣怡堂给老太太问安。

暖阁里,老太太照例只留下蔡妈妈服侍,其他人都让出去,菱月同其他人一起退了出去,娉婷的背影,让顾七的目光停留了一瞬。

精雕细刻的罗汉床上,顾七和老太太隔着一张案几相对而坐,顾七先问了老太太的安,然后才道:“孙儿这趟过来,是想问祖母讨一个人。”

第36章

顾七道:“孙儿这趟过来,是想问祖母讨一个人。”

老太太老神在在的,颇有一种气定神闲的气度,闻言好像不明白顾七说的是谁,慢悠悠地道:“你问我讨人?这倒是个稀罕事儿。难得我身边还有你能看上眼的。以前硬塞给你你还不要呢。说说吧,是哪个呀?能给你的祖母一定给你。”

顾七道:“就是祖母上次想要赏孙儿的那个。”

“上次想要赏你的?”老太太重复一遍,好像都记不清了,想了一会儿才道:“你是说清澜啊?可那时候你不要她,她早就嫁人了呀。孩子都生了两个了。你想讨她去你院子里做个管事媳妇?”

话说到此处,顾七如何还能不明白老太太这是成了心地在戏耍他。

顾七奈地道:“您老人家就不要捉弄孙儿了。孙儿说的是年前您想赏给孙儿的那个丫鬟,叫菱月的那一个。”

“菱丫头?”老太太眉毛一挑,闻言很是诧异的样子,“你看上她了?不是,我什么时候要把她赏给你了?这可是没有的事儿,可不敢瞎说。”

老太太仗着当时没有把话挑明,硬是装起糊涂来,给顾七来了个死不认账。

老太太又道:“菱丫头可不能给你。我身边离不得她。这么多丫头里头,就数菱丫头对我最孝顺。成日里跟我贴心贴肺的。别的丫鬟加一块,也比不得菱丫头一个。我身边可少不了菱丫头。要是别的丫头,你今个儿就能领了去,祖母没有不依你的。惟独就菱丫头不成。祖母身边少不得她呀。这么着,别的丫头你尽管挑,祖母没有二话。”

自个儿的亲祖母,顾七能有什么不知道的呢。

顾七露出奈的笑容。

心知老太太这是在报当日之仇,或者说,是在把这些年积累下的怨气一块报了,如若不让老太太把这口气出了,他是甭想把人领走的。

顾七道:“祖母相中的人,自然是最好的。以前只怪孙儿不晓事,没能体察祖母的一片苦心。以后万不敢如此。只盼祖母再疼孙儿一回。”

顾七知道老太太要的就是他温言来求,这样老太太胸中的这口气才能顺了。

老太太故作为难地道:“这么地吧,你让祖母考虑考虑,我也看看有没有能代替菱丫头的人,要是能找着这样的人,你就把菱丫头领走,要是一时找不着,你就再等等?”

顾七一听就懂,这是让他得再来多求几回,老太太这口气还有得出。

古人七十尚可彩衣娱亲,何况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