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门宠妾第57节(2 / 2)

朱门宠妾 绿窗红袖 1643 字 7个月前

说罢,菱月含泪给父母磕了三个头,谢过父母这些年的养育之恩。

第48章

第二日是正日子。

这一日,外头天还没亮,梁氏就推开西厢房的门,她进来喊女儿起床的,却发现菱月已经起来了,身上穿着整齐的衣裳,正在叠被子。

梁氏去厨房提来热水,菱月洗了脸。

这时候外头已经蒙蒙亮了,菱月拿着梳子慢慢地给自己通头发。

等些许晨光洒进屋子,菱月对着镜子开始给自己上妆,她肤色白皙,又正值青春妙龄,脸上向来是不碰脂粉的,菱月用螺子黛给自己描了眉,正待上口脂,梁氏端着一碗面进来了。

“先等一等,”梁氏叫住她,“一会儿再用那个,你得先吃碗面,压压饿,不然这一天你都吃不了什么东西的。”

菱月便先去吃面。

面是梁氏昨晚上和好的,放着醒了一晚上,刚现擀了出来,热气腾腾的一碗面,用白菜编的锅,面里有一个荷包蛋,还有一些肉片。

面汤清澈,上面只有薄薄的一层油星,是菱月喜欢的味道。

菱月连汤带面,慢慢都吃干净了。

重新漱过口,菱月对着镜子给自己上了口脂,胭脂色的口脂,和嫁衣一样漂亮。

这时候全福人到了,和红药出嫁那次不一样,这一回,全福人是顾府请来的,全福人对着梁氏满口的喜庆话,及至进来屋子,看到今日的新娘子,全福人喜得一拍巴掌:“哎哟,可不得了了,这么漂亮的新娘子,我今日也算开了眼了!”

全福人几步走过来,对着菱月脸上仔细地瞧了瞧,点头赞道:“这妆上得好,是不用上脂粉,真要上了倒污了这好颜色了!”

梁氏请全福人稍坐片刻,又拿来蜜饯和枣糕招待。

不一时,甄家的女性亲眷也都到齐了,站满了一屋子。

梁氏在盆里兑好温水,全福人过去净了手,她拿过梳子,在甄家这些女性亲眷的见证下,一边给菱月梳着头发,一边娴熟地唱着梳头歌:

“一梳梳到头,富贵不用愁;二梳梳到头,病又忧;三梳梳到头,多子又多寿……”

“……再梳梳到尾,举案又齐眉;二梳梳到尾,比翼共双飞;三梳梳到尾,永结同心佩……”

全福人语调悠扬,让菱月感觉到这是一种仪式,在亲眷们的见证下,全福人用唱梳头歌的方式给新娘子以祝福。

空气中有飞舞的尘粒,它们在晨光中闪烁着,有着透明的质感。

菱月看着它们,一时听得出了神。

头发梳过,梳头歌唱过,梁氏接过全福人手中的梳子,亲自动手给菱月梳了一个百合髻。

和以前菱月自己梳头发不一样的是,这一回,梁氏把菱月的头发全都梳了上去,不再有头发垂下来,这是女子嫁了人的标志,从此以后,这世上只有丈夫能看到这个女子散下头发的样子。

梳好发髻,插上插戴,戴上耳裆。

一样样地都打扮妥当。

忽听外头小院里一阵响亮的炮竹声。

府上的花轿停在了院子里。

这些流程府上事先已经知会过甄家,纳妾和一般的男婚女嫁不一样,不会有新郎官来亲迎,这时候就见喜娘喜气洋洋地进来屋子,笑容满面地道:

“新娘子该上花轿了!”

全福人拿起喜帕,要给新娘子盖在头上。

菱月黛眉红唇,安安分分地坐在床头上,等着全福人的动作。

梁氏隔着一两步的距离,眼睁睁地看着床头上的女儿,她一身胭脂色的嫁衣,安安静静地坐在那里,多么漂亮,又多么端庄。

梁氏忽然捂住脸哭起来。

一般来说,女儿出嫁的日子,做娘亲的舍不得女儿,流两滴眼泪也是有的。

只是凡事总该有个限度。

众人看梁氏哭得不成样子,几个亲眷忙上去把梁氏架开,汪氏一边架着梁氏,一边忙不迭地劝道:“月娘这是去享福去了,以后丫鬟婆子使着,绫罗绸缎穿着,多少人都羡慕不来呢!你这个做娘的倒哭起来!”

喜帕盖在头上,遮住了视线,菱月在喜娘的搀扶下,移出了屋子,上了停在院子里的花轿。

这还是菱月头一回坐轿子。

以前老太太坐轿子,她都是跟在旁边随行的。

花轿微微晃动,其实比不上靠自己步行那般安稳,菱月略感不适。

花轿从东角门抬进府中,到了二门上,花轿给放在地面上,家丁们撤了下去,换了几个身体健壮的婆子来抬轿,花轿进了二门,又走了一段,不时拐一个弯,最后终于又停了下来。

喜娘撩开了轿帘,菱月听见她的声音在正前方传来:“到地方了,新娘子可以下轿了。”

喜帕遮挡住视线,菱月只能看到脚下这一小块地方,菱月慢慢地挪出花轿,喜娘赶忙上来搀扶着她,轿杠放倒在地面上,菱月小心地迈了出去。

喜娘在左边搀扶着她,很快又上来人在右边搀扶她,菱月被这两人一左一右地搀扶着、引导着,慢慢地走过一段路,又步上几级石阶,迈过低低的门槛,进了喜房。

菱月被人引领着在喜床上坐下来。

喜娘道:“新娘子先歇一会子吧,举行仪式的吉时还没到,且得等一会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