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背后目的(2 / 2)

浣溪庄子上的一个小院内,一地落黄,魏玄坐在小凳子上,文老先生在给他读课。

“……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文老先生读得沉浸其中,有滋有味,回过头来看魏玄,却见他有些心不在焉。老先生嘴角一瘪,瓮声瓮气道:

“魏玄,你来背诵!”

魏玄回过神来,坐直了身子,朗朗背了出来,没有一丝卡顿。文老先生沉默了。

这孩子,他就给他读了一遍,这就记住了?

真是后生可畏啊。

“背得不错。秦朝以一敌九,拒百万雄师于关外,自此大秦追亡逐北,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强国请服,弱国入朝。自此,一统中原的趋势便已经定下了。”

文老先生喝杯茶,继续道:

“足可见,兵力强盛精锐乃是国之根本,当今圣上重视军事,整顿军务,自登基以来,我朝南有建平,北有边郡,东有启林,西有武安,精兵强将,锐不可当,足可保万世太平也。”

魏玄知道,先生指的是南边的建平王,北边的边郡伯,东边的启林军,和西边的武安大将军。除了京都的守备军,这四方就是安定边境的主要军事力量了。

“学生却觉得,我朝兵疆天下,岌岌可危矣。”

文老先生一口茶喷了出来,“你何出此言?”

此时魏玄的眼睛几乎看不清,他像是个隔空看着什么似的,说道:

“圣上崇尚兵力,上行下效,各方兵力彼此角逐,必然会比拼势力,拥兵自重,形成瓜分鼎峙之势,到时候连年征战,我朝就会因为兵强而亡。”

“国虽大,好战必亡。”

文老先生目瞪口呆,实在想不到这样的话竟是出自七岁小儿之口。

难道是出身军事世家所带的天赋?

毕竟这位眼盲小儿外祖就是边郡伯虞肃,一位征战多年的老将。

“哇——哇——”一叠声刺耳的乌鸦叫声从树顶传来,打断了文老先生的思绪。他收了书,命魏玄回去好好温习。

魏玄则来到树底下,那哇哇叫的黑鸟落在他的肩上,用嘴巴啄啄他的耳朵,十分亲昵的样子。

魏玄怕痒,伸手捉了乌鸦,从它脚上卸下来一个小竹筒,里面藏着一封奇特的书信——

没有文字,只有一些凸起的点。

魏玄摸了摸,脸色顿时有些不好。

这上面是虞小舅给他的书信,内容很少,只有几句:

“风浪将起,万勿意气用事。”

虞家明白,何季炎等人只是巨浪翻涌前海面上的微波,有心之人真正的目标在于边郡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