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延续这种爽感,她们必须体验受害的感觉。
如果侮辱没有发生,这一情绪模式还会饥渴,甚至会指导她制造受辱的情境。
如果从脑科学角度解释,会是这样我们会渴望一直让神经回路处于激活状态。这就是大脑微调自身功能的方式。
这才是最令人瑟瑟发抖的部分。
试想一下,如果你有个“喜欢发火的情绪模式”“沉迷游戏的生活习惯”或者“遭遇背叛的心理需求”,这些已经形成的回路,会在你的潜意识里驱动你走进它们。
就像不断扩大的黑洞,要吞噬我们更多的精力和生命。
前几日看张德芬的遇见未知的自己,里面也提到了类似的情绪模式。女主角若菱在追寻真我的路上,时刻提醒自己一句话
“我看见我在寻求被背叛和被欺骗的痛苦感受,我全新地接纳这种感受,并且放下对它的需要。”
虽然对整不是很赞同,但是这个方法我还是举爪认可的。
改变的前提是看见。
因为脑回路一旦形成,便成了阻力最小的路径。
依照大脑趋易避难的尿性,它会在你不知不觉间,沿着已形成的回路顺流而下,速度越来越快,以后掉头返航的难度就越大。
总结一下就是我们之所以会情不自禁地重复犯错,是因为犯错改变脑回路;因为脑回路自我强化,这两连招酿成了人类多少辛酸苦难。
让我不禁意识到,原来,我们走过最长的路,不是马路,不是套路,而是自己的脑回路。
好在脑回路再坚固,脑子还是我们自己的。只要你有决心有方法,它还是要听你的。
脑回路的可塑性,可以为犯错使用,也可以为好的习惯使用。
最终我的研究开始走向以古鉴今的路子,通过别人反复犯错来建立自己的生存法则,这反而成就了我的性格。
首先我要求自己牢记“忙者生存”原则。我们的大脑有上千亿个神经元,每个神经元上又有上千个突触,想象一下,这得能形成多么多的回路啊。
后宫三万都不止,到底谁该上位,谁又入冷宫呢。
这里有个原则叫“忙者生存”假如我们停止运用某种智力技能,那么结果并不仅仅是这种技能的遗忘,大脑当中与该项技能对应的回路会转让给不断练习的替代技能。
标准的用进废退。
所以,赶紧停止有害的脑回路,并让有益的脑回路运转起来。
然后要见缝插针地坚持自省,脑回路都是自动化运行。如果你意识不到,也就谈不上改进。
自省就是觉知之光。
有没有经常性的反省,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能不能跳出循环,开启新生。
每天独处时,或是工作空隙,哪怕只有分钟,你可以时常问自己
今天我有没有在重复犯错
对于刚才那件事,我情绪上的反应模式是什么
今天我有没有吸收新的观念,这个观念真的对吗
自省的核心,就是识别各种各样的回路,无论是身体上的、思想上的、还是情绪上的。
最后行为的线索及奖赏。上一点是关于意识,这一点是关于改变。培养脑回路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塑造习惯。
读过习惯的力量的人都知道,一个习惯的形成有三大要素。
线索在什么环境、什么情况下,你会用到这个习惯;
行为这个习惯,包含哪些步骤、具体怎么做;
奖赏做完之后,你会得到什么反馈。
要扭转一个坏习惯,你不能只盯着行为看。
你还得识别出在什么情况下你会做什么事并得到什么奖励,然后有针对性地加以改变,才能事半功倍。
这个说略抽象,举个例子。
比如你想改变刷抖音的习惯。
首先你要标记刷抖音的三要素
线索通常发生在无聊时,或者正事被卡住时。
行为拿起手机,点开抖音,刷。
奖励逃避正事,消磨时间,即时的愉悦,成长的假象。
通晓了这些,下次我再无聊的时候,你要有意识地干涉这一进程;
不是去拿手机,而是拿一。
然后体会带来的奖励纸张带来的沉静;翻页带来的推进感;克服干扰去做该做的事带来的满足感;朝着成长目标切实行进的成就感。
反复体会这些好处,反复自我洗脑。
坚持下来,锻造回路,有一天,你会不自觉地拿起书,沉浸其中。
这样多管齐下就能最大限度的不再重复犯错从而成为一个了不起的人,这是我的小秘密也是我的研究成果,我内心深处还是挺为此骄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