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农业,在商业之中,李佑的贡献也是足够大的吧。至少他开了那么多工厂和作坊,成千上万人在李佑的那些工厂做工。为家里赚入了额外收入,让那杨村已经辐射周边的其他村落都富裕了太多。
中华楼,奇趣阁,赌坊,新食居,这些都算是私人企业,不值一提。但他和河间郡王的印刷术,造成现在大唐书价直线下滑,一本普通的书,现在就算是普通家庭也完全有能力购买了。
要知道在以前,不要说书籍了,就算是一张纸,对普通家庭而言都显的奢侈了。毕竟纸张也贵啊,可现在也便宜了呢。
这算不算好的商业呢。书价平民化,将会影响更多的读书人。读书也将靠近平民更近一步了。它不再是特权阶级的专属。
和李渊的矿盐。要知道矿盐的广泛。只要将矿盐进行提炼,就是精盐,那可是大量的白花花的精品精盐啊。
原来是这样的,精盐,粗盐,醋布。
而普通百姓只能吃醋布。你不用看见实物,便知道那玩意是什么玩意了。根本就不是人吃的。
大量的中产阶级用粗盐。就是那一大块,发黄的一块晶体。需要的时候,就用小刀刮下来一点。然后又当做宝贝珍藏起来。
而能使用精品盐的,那只能贵族,达官显贵,世家门阀,这些了。
可现在矿盐被提炼的精盐越来越多。局势已经完全改变了。现在只有精盐,细盐和粗盐的划分。
首先就是李渊这的精盐,已经彻底挤压了原本精盐的市场空间。达官显贵,世家门阀的府上已经全都改用太上皇这里卖的精盐了。
而且李渊这不仅仅在制造精盐,还会回收其他的盐,然后进行再次加工,将那些原本黄色的粗盐中的杂质剔除掉。变成洁白的精盐。
所以首先李渊这里生产的盐都没有杂质,都可以算是精盐。都比原本的精盐好。
可李佑还是将其分为两个品级,中间的价格更是相差十倍。当然了,李佑还是分一下,好一些的盐就作为精盐来买,次一些的就叫做细盐来卖。
李佑的所有店铺,或者说挂着他们商标的只有这两种杨。精盐和细盐。而粗盐,却是别人在做,现在他们也只能卖粗盐了。
而且还只能在外地卖。不见太上皇也才开始卖盐不久,对还没买到外面去。不过也找已经辐射了很多地方了。不仅仅是长安,周边地区也有不少人吃上了太上皇的精盐和细盐。
李渊也已经心心念念的要在外面开设店铺,或者是跑商队,将盐卖出去。而李佑倒是提议,让他派出大量人马去探查其他盐矿。
等到在别的地方探查到别的盐矿,然后就在那里建厂。然后在附近城市中建立销售点。如此便应该可行。
李渊也听进去了。果断派出上千人开始搜寻盐矿,还真别说,还真让他找到了好几处。毕竟这么多人,随便撒出去,在其他地方到处问一问也能有所收获的嘛。
现在长安已经周边郡县的百姓都已经没有人再使用醋布那东西了。因为原来见都见不到的食盐,现在他们也能买得起了。
有了盐吃,百姓的身体素质好像都好了一大截。在农村,晚上那些农民活动的时间都好像变长了一些。‘’
原本没吃盐,绝大多数的百姓都有夜盲症,一道晚上,根本看不见东西。这个情况不仅仅是大唐,其实这就是平民的普遍现象而已。
可现在大唐的百姓又盐吃了啊。如此到时候如果还有人敢和大唐比一比,那道了晚上,唐军一定会杀的他们措手不及的吧。高下立判。
一年多的时间,无论是冲军事,农业,商业,这些方面,李佑对带来了不同寻常的影响。这些影响都是巨大的。已经将现在这个大唐和原来的那个大唐彻底分割掉了。
来到这里,唯一兑换的超现代装备应该就算是那一台简略的水力发电机了吧。现在已经实现对皇宫全面供电了。
原本李佑还想要和李世民收一收电费来的。差点没被打出来。最后李世民果断派兵将那一座发电站给重兵把守了起来。
然后还逼着李佑留下维护的专业人士才行。李佑无奈遵命了。留下两个从开始就跟着自己身后学习电力的那两位军士。自己看来又得从新培养了。
皇宫通电,这让程咬金,尉迟恭,长孙无忌,房玄龄等等这帮文武大臣都是心动不已。程咬金更是大声嚷嚷着他们也必须要弄电灯。
李佑倒也不在意,当场告诉他们,想要用电灯好说。电费的问题讲清楚才行。
原本不在意,可李佑收的电费可真不少啊。这让其他人都犹豫了,程咬金等人更是各种撒泼打滚。可这一次李佑死都不口。
这一拖就是好几个月过去了。毕竟中间李佑长期又不再家里。
最近随着天气的寒冷,不知为何这些老家伙又想通了。既然他们想通了,李佑倒也不在乎多赚一些钱。开始派出五个工程队,开始对京城中的达官显贵的府邸进行改造。
相信有了他们这第一批,未来的京城一定会成为一座不夜城的吧。
对了,不得不说,建筑队是一再扩招,现在楚王府下辖的建筑队竟然多达六十多个。都在各个不同的地方,努力为大唐的建设添砖加瓦。
过年其实真没啥好说的。在李佑看来,真的并没有太多的亲情感觉。说是一家人,不起冲突,能笑脸相迎都已经算是非常不错了。
李佑在这个世界,也的确只有在阴妃身上,对他有着那种无私的母爱。其他人都不行。
过年无外乎就是各种拜年,然和合家欢乐,一同吃了几次饭。
其实在华夏春节并不是和热闹,欢乐划等号的。春节是和团圆划等号的。真正欢乐的是在正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