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闻京西需要人口,便开始大量安排过来。
再加上从全国各地招来的匠人,整个工地周围,遍布着各地的乡音,热闹极了。
工坊还没建成,已经有各种各样的商贩和摊位出没。
一个饸烙面摊,摊主是北直隶灵寿人。
本来是打算当个泥瓦匠,可是因为手上活计不精,未能入选。
准备回家的时候,他发现人手太多,到了饭点,人们吃饭的地方都坐不下。
于是,他便灵机一动,将家乡最为常见又方便的饸烙面拿出来,开始出摊。
一碗平平无奇,过于普通的饸烙面。
却因为方便快捷,又适合普罗大众。
因此生意好的不得了,歪打正着,比他当初计划的要挣钱要多的多。
正因为名声在外,人来人往,也成为一个重要的消息集散基地。
“老张头儿听说没有?”
“我听说什么呀?你倒是说个事儿啊。”
“一看你就不知道,说是打南边来了不少丝绸工匠。听说他们在那里干不下去,都来咱们这里求个差事。”
老张头吸溜一口面。
“不能够吧,那些丝绸匠挣的可是很多,比咱们这里开出来的工钱可高多了。”
老张头也不是空口白话。
丝绸纺织里边涉及到很多人工操作的问题,因此那里对匠人的要求要高很多,对应的给的工钱也要高。
羊毛纺织过程中,多的是使用的设备,里边根据朱由楥的要求做了很多标准化的设计。
匠人虽然也是需要,但是起到的作用并不如丝绸那么大。
给工匠开出来的工钱也没有那么高。
如果丝绸匠人放弃他们原来的伙计来这里找的话,收入绝对不对等。
“能挣那么多,怎么可能舍得过来?”
“也不知道听哪里说,都说以后丝绸没得干,所以人们纷纷过来。”
“净瞎说,一个个的道听途说。你又不是没见咱们那些样品,那不都在那地方展览着呢吗?我看看羊毛布那个重量,那个厚度怎么可能代替丝绸。看这里边啊,猫腻儿深着呢,绝对是有人在捣乱。”
“你说的也是,你要是不提醒我还真忘了。人们去看看就知道两者不可能混在一起,用的地方还不一样。”
面摊上的对话,只是一个开始,在其他地方,类似的对话在不断上演。
而实际上也确实有不少过去的丝绸工匠来到这里,一开始来的那些人都是老老实实的工作,后边来的一些慢慢的就不对劲了。
因为地域上的巨大差异,具体表现在生活习惯以及饮食习惯上。
本来是一个可以克服的问题,在有些人的推波助澜下,变成引发冲突的矛盾点。
三天之后,又是饸烙面摊。
老张头等人日常来这里吃饭,却发现已经打成了一片。
他们问问身旁的人,“怎么会事,昨天不是还好好的,怎么今天打成这样?”
“别提了,还不是吃饭的问题。咱们这里吃的小菜不都是咸的,非说那个菜应该是甜的。双方争执不下,开始只是互相谩骂,那就改成动手。一来二去参与的人越来越多,就跟现在一样打成一片。”
张头儿感叹一声,“我滴个乖乖,这叫什么事?”
因为天甜咸发的斗殴,仅仅是一个开始,最后,类似的地域攻击,开始扩散开来。
管理方迅速介入,事情可不能任由其发展下去。
否则的话,整个工程的进展都会被耽搁。
如果只是打架的话,相对来说还好解决。
可是随后发生的事情,将局面推向更加严重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