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公,我舒州军全军已经控制府城及其下属同安县各地,各地军府正军及其厢兵各部已经全部收编,等待命令进行整编。”袁袭在广明二年正月十八,舒州军入主府城的第二天的军政会议上向薛洋汇报道。</p>
“军政司立即下达命令,将所有原府兵和各地军府在册兵士全部收编,由新兵处挑选出合格兵士部分补充进入第二都,剩余以翊卫营为核心组建舒州军第三都。不合格士兵暂时全部编入后勤部由陈烨处置。”薛洋想了想道:“目前各地驻军之要务在于配合民政司尽快完成接收,务必在短期内达成政令统一,以岳西模式推行全州。”</p>
“新的三都该如何分配驻守区域?”袁袭在严明说话之前开口道:“军政司的部署是由第一都北上进驻桐城县,防御来自北方的威胁,第二都仍回蒲州,防御来自东面乃至于扬州等地的敌人,第三都和独立营暂住府城等地,为机动兵力,随时增援东北两面。”</p>
“很好,立即下达军令,陆翊在桐城县待一个时期,在北方构建完整的防御工事,至少在民政司将新政推广之前以力抗住来自北方的威胁。”薛洋点了点头道:“东面第二都也是如此,我等入主舒州不为一时之权势,而是为了心中为国为民的抱负。所以民政能够实施到哪个地步取决于军队能够为我们提供多长时间的保障。抚民以静和保境安民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p>
袁袭和陆翊相互点了点头,很显然,作为舒州军最高方略的策划者和执行者,他们深切明白薛洋这句话的真实含义。</p>
“好了,到民政了,严先生这边事务千头万绪,尤其是新政推行这一块更是事无巨细。不知先生打算从何处开始着手?”薛洋看着严明道。</p>
“启禀主公,新政之首要在于土地革新,趁着春耕尚未开始,解决掉土地问题就等于消除舒州未来发展之隐患。”严明道:“所以臣以为,舒州府及其同安县之要害在于世家大族占据太多土地,而贫者却几无立锥之所。而舒州在百年大乱之中一直偏安一隅,致使外界大量流民进入,愈发加剧了土地矛盾。因此臣以为,该从源头出手,立即查抄近五年内世家大族所有非法所得土地,部分归还原土地持有者,部分分发给其他百姓。”</p>
“那剩余百姓和外来人口该如何处置?”陆翊想了想问道,本来民政事务从袁袭开始基本上军政司及其各军将领很少过问,大家都在避讳这个问题。但是此时所有人却都顾不得了,毕竟薛洋已经说了,舒州各部需要积极配合民政司处理政事。</p>
“按照岳西土地法规定颁布执行,主旨还在于主公所言,尽量分化人口到工商业上。”严明点了点头道:“岳西和中原其他地方不同,岳西总人口比起其他地区要多不少。尤其是流民涌入之后,按照刺史府此前的民册登记来看,整个岳西人口在二十万到二十五万之间,这还不算流民数量。按照民政司估计测算,整个舒州人口应该在三十万以上。”</p>
“三十万百姓?”袁袭有些诧异道:“那岂不是按照我军选拔的数量来算,我舒州军可以扩充到三万人以上?”</p>
严明白了一眼这个只知道往军方扒菜的家伙,继续道:“所以主公,臣已经打算从岳西将尹世恒抽调上来主持土地革新,但是工商事务上还需要主公想想办法。”</p>
薛洋点了点头道:“工商上我来想办法,向杰通知吴明,就说明日我在刺史府宴请工商界巨子,商议舒州商贸发展新动向。”薛洋已经想好了要利用舒州工商历来比较繁荣的因素加速和外界的商贸交流,一方面将舒州富余的特产和商品运出去,另外也是加速紧俏品的输入速度。正如袁袭所言,在总人口已经达到三十万以上的情况之下,即使按照盛唐时期,每户抽丁一人,舒州一地足可养军五万以上。这自然这是因为舒州未受到战乱影响,再加上外来流民加速涌入的缘故。</p>
而深层次的原因也是想给那些已经依靠土地发家致富或者说已经有了足够身价的工商阶层找到一条新的出路。深知历史发展进程的薛洋明白,其实后世所言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很早但是为何发展不起来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在整个社会工商阶层的政治地位不高的情况之下,这些人在发家致富之后能够想到的稳固财富的唯一办法就是大量购置土地。这样一来越发加重了土地兼并现象的发生,从而更加引起普遍的社会仇视。如此就形成了一个死循环,不仅仅是因为商人的大手笔购置土地导致土地兼并现象日益加深从而加剧社会矛盾,而且本身社会财富的增加也因为商人的政治地位不高从而害怕统治者寻找借口剥夺其数辈人辛苦努力。</p>
这条新路的关键就在于切断工商阶层和土地之间的联系,使得他们能够从根本上断绝购置土地传家的思想,同时切实给予商民合理的地位,使得传承千年的市农工商的等级限制能够趁着乱世社会秩序崩坏,礼乐约束力最弱的时候在自然经济的缝隙之中拨开一条新路,让工商阶层打破千年禁锢。</p>
所以在第二天吴明集合了几乎大半个舒州商界来到刺史府之后,薛洋直接了当开口道:“诸位今日前来想必也是想知晓未来的舒州刺史府的施政方略,尤其是工商一块的政策吧?”</p>
“不瞒小郎君,我等确实对岳西三县的工商政策心向往之,但不知小郎君是否打算在全州推行?”吴明身边一位年过半百但是看起来却十分健硕的商人起身朝着薛洋一拱手道。</p>
“舒州新政自然是以岳西以样板,舒州的大政方针会持续向工商倾斜,各位可以放心。”薛洋点了点头看着身边的这林林总总有二十多位的大小商人笑道:“而且我可以保证,凡我薛洋所领辖地之内,工商政策基本保持不变。并且为了保证各位利益,刺史府会增加两条措施,其一就是河关税和常关税,此举不仅仅为我刺史府增加收入,从根本上而言也是保障本地商人的利益,避免你们受到大商家的冲击,给予你们足够的成长空间。”</p>
“小郎君所言甚是,关税一条我等此前已有所了解,我等支持。虽说会增加部分本钱,但是却帮助我等本地商人挡住了外来冲击,所以对于刺史府此举我等赞同。郎君但有所命,我等舒州商界鼎力支持,绝不拖郎君后腿。”其实河关税和常关税对于此事而言并不是一个合理的税收,但是借着这个由头,倒也能增加部分财政收入,给压力越来越大的民政司减少部分压力。而且对于关税减免这一块薛洋直接下放给了民政司,如此一来在部分关键产业上可以通过减免来保障物资进出的流通速度,并不妨碍工商业的发展。</p>
“其二,那就是从今日起,士农工商一律平等。舒州刺史府不会有所差别对待,各位请放心,刺史府不仅仅会从立法层面而且还会在实际施政过程中确保各位能够和门阀士族平等的地位。”薛洋一句话让所有人的脸色都开始变了。唐末的世家大族影响力应该说是降低了极限,比起南北朝乃至于唐初年间不可同日而语。但是工商阶层自古以来都是被打压的对象,不论是重农抑商的政策还是实际社会当中世家大族对于工商阶层的歧视,都让这个原本应该逐渐发展从而成为社会发展主流的阶层长期被压制。薛洋此举无疑在对外释放一个信号,那就是舒州刺史府在未来至少不会为难工商阶层,甚至还会有一定的政策倾斜,其政治地位也会随之而水涨船高。要知道工商阶层的富裕和低下的政治地位不论是在哪个时期都是呈现反比的。就算是富可敌国,但是在政治上却依旧是贱民,无法取得合理的地位。</p>
“郎君,就冲郎君一句话,老朽安其宣愿意将我毕生积累之财富全部捐给舒州军,衷心祝愿郎君心想事成。”刚才那位说话的老者手都开始抖了起来,当场表示要将其家产全部捐出来。</p>
“安老丈夫不用如此多礼,我薛洋今日是和诸位商议舒州工商未来发展之要旨,不是要各位捐款的。”薛洋摆摆手笑道:“目前舒州虽然刚刚初定,确实需要大量的钱粮稳定地方,但我也不至于直接朝各位索要各位的积蓄。”</p>
“但不知郎君需要我等做些什么?请郎君直言,只要是我等能够拿得出手的,我保证在座的所有人都不会皱眉半点。”薛洋的话让大家都暗自点头,安其宣更是直接开口道:“我等虽然人数不多,但是一句话,要人出人,要钱出钱,不会耽误郎君的大业。”</p>
“就是郎君,我等也是和岳西有长期商贸往来的,知晓郎君和舒州军的志向。今日就算是我等倾尽家产那也只是一句话而已。没说的,我徐兴夏愿鼎力襄助郎君,百折不悔。”薛洋和吴明对视一眼刚要说话旁边一位年轻人起身拱手道。</p>
“主公,这是金州徐家家主徐兴夏,丝绸生意遍布江南各地,在我舒州也有诸多店铺。”吴明刚刚介绍完,安其宣有些不虞的开口道:“徐家主,这是我舒州内事,家主乃是金州大户,此时出言有些不妥吧?是否有喧宾夺主之嫌?”</p>
“安家主此言差矣,郎君刚刚也并未说舒州工商政策只是对内而非对外啊?我徐家在舒州同样有诸多店铺作坊,为何不能为郎君大业效犬马之劳?”徐兴夏看起来温文尔雅但是说起话来丝毫不放松。</p>
“两位莫要着急,听我把话说完。”薛洋看了一眼两人摆摆手道:“今日薛洋前来是有一事相告。”</p>
见到薛洋脸色变得郑重,所有人都静了下来,只听薛洋继续道:“历来土地问题都是一个帝朝的根本大患。土地过于集中必然导致天下百姓无田者日多,生活无着从而滋生事端,最终成为帝国覆灭的起因。所以岳西推行的土地政策也会一如既往在全州范围内铺开。诸位手中如果囤积了土地最好提前去刺史府报备,将多于土地法规定的数目全部移交给民政司处置。自然我刺史府也会按照一定比例价格进行赎买。”</p>
薛洋的话让大家的脸色都开始变化起来,土地在座的几乎所有人手中都有,虽然数目不一,但是肯定远远超出规定的人均五到十亩的限制。但是要让他们主动将土地交出来,只怕没有一个人愿意。虽然土地产出基本固定,在他们的各项收益中占的比重不大,但是却是这些人的生存保障。从这一方面来说也是自然经济时代所有王朝商人的共性,财富增加到一定阶段之后他们已经没有了进一步发展的方向,能够想到的就是大规模购置田地,然后逐渐开始从商转农,从而为子孙后代寻得一条晋升通道。</p>
“郎君,我等愿意出土地保有税呢?”安其宣见到所有人都不说话了,忍不住低声道:“我安家愿意捐出土地三千亩,也不用刺史府的赎买金,但求郎君能够让我们保留部分土地传给子孙后代。”</p>
“安老丈夫确定?”薛洋看着对方似笑非笑道:“岳西土地法规定的土地保有税可是分级收取的,拥有土地越多税收越重。而且岳西的田税是摊丁入亩,按照田主户头来收税,简而言之就是有田者交税,无田者则不用交税。”</p>
薛洋的话刚说完这些人的脸色再次变了。此前岳西的土地改革闹得沸沸扬扬,但是初期根本无人关注这一块。只是后来岳西工商政策转变之后这些人才嗅到了其中的商机。对于岳西施行的土地税收很多人都是一知半解,一直以为要么是租庸调要么则是新的两税法,根本没有思考其中的税负主体的改变。</p>
“不知刺史府打算何时颁布土地法?”安其宣抬头问道,很显然这些人回去之后肯定要马上研究岳西的土地法大纲了。</p>
“春耕之前,刺史府会在全州范围内清查户口,重新落实户籍,给所有舒州百姓颁发新式户籍证明。同时重新丈量土地,确定土地总量,然后全面落实土地法,确保不误春耕。”薛洋已经将这股风放了出去,也不理会这些人的反应道:“各位还有时间去重新思量这些,但是刺史府不会任何人任何事耽误土地法的推行,必要时候舒州军会协助地方处理纠纷。”</p>
这一下所有人都坐不住了,纷纷起身告辞。这是个大问题,不仅仅事关他们自身,更重要的还有背后的宗族。大宗族手中掌握的土地才是舒州土地法推行面临的大难题。</p>
(未完待续)</p> “主公,我舒州军全军已经控制府城及其下属同安县各地,各地军府正军及其厢兵各部已经全部收编,等待命令进行整编。”袁袭在广明二年正月十八,舒州军入主府城的第二天的军政会议上向薛洋汇报道。</p>
“军政司立即下达命令,将所有原府兵和各地军府在册兵士全部收编,由新兵处挑选出合格兵士部分补充进入第二都,剩余以翊卫营为核心组建舒州军第三都。不合格士兵暂时全部编入后勤部由陈烨处置。”薛洋想了想道:“目前各地驻军之要务在于配合民政司尽快完成接收,务必在短期内达成政令统一,以岳西模式推行全州。”</p>
“新的三都该如何分配驻守区域?”袁袭在严明说话之前开口道:“军政司的部署是由第一都北上进驻桐城县,防御来自北方的威胁,第二都仍回蒲州,防御来自东面乃至于扬州等地的敌人,第三都和独立营暂住府城等地,为机动兵力,随时增援东北两面。”</p>
“很好,立即下达军令,陆翊在桐城县待一个时期,在北方构建完整的防御工事,至少在民政司将新政推广之前以力抗住来自北方的威胁。”薛洋点了点头道:“东面第二都也是如此,我等入主舒州不为一时之权势,而是为了心中为国为民的抱负。所以民政能够实施到哪个地步取决于军队能够为我们提供多长时间的保障。抚民以静和保境安民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p>
袁袭和陆翊相互点了点头,很显然,作为舒州军最高方略的策划者和执行者,他们深切明白薛洋这句话的真实含义。</p>
“好了,到民政了,严先生这边事务千头万绪,尤其是新政推行这一块更是事无巨细。不知先生打算从何处开始着手?”薛洋看着严明道。</p>
“启禀主公,新政之首要在于土地革新,趁着春耕尚未开始,解决掉土地问题就等于消除舒州未来发展之隐患。”严明道:“所以臣以为,舒州府及其同安县之要害在于世家大族占据太多土地,而贫者却几无立锥之所。而舒州在百年大乱之中一直偏安一隅,致使外界大量流民进入,愈发加剧了土地矛盾。因此臣以为,该从源头出手,立即查抄近五年内世家大族所有非法所得土地,部分归还原土地持有者,部分分发给其他百姓。”</p>
“那剩余百姓和外来人口该如何处置?”陆翊想了想问道,本来民政事务从袁袭开始基本上军政司及其各军将领很少过问,大家都在避讳这个问题。但是此时所有人却都顾不得了,毕竟薛洋已经说了,舒州各部需要积极配合民政司处理政事。</p>
“按照岳西土地法规定颁布执行,主旨还在于主公所言,尽量分化人口到工商业上。”严明点了点头道:“岳西和中原其他地方不同,岳西总人口比起其他地区要多不少。尤其是流民涌入之后,按照刺史府此前的民册登记来看,整个岳西人口在二十万到二十五万之间,这还不算流民数量。按照民政司估计测算,整个舒州人口应该在三十万以上。”</p>
“三十万百姓?”袁袭有些诧异道:“那岂不是按照我军选拔的数量来算,我舒州军可以扩充到三万人以上?”</p>
严明白了一眼这个只知道往军方扒菜的家伙,继续道:“所以主公,臣已经打算从岳西将尹世恒抽调上来主持土地革新,但是工商事务上还需要主公想想办法。”</p>
薛洋点了点头道:“工商上我来想办法,向杰通知吴明,就说明日我在刺史府宴请工商界巨子,商议舒州商贸发展新动向。”薛洋已经想好了要利用舒州工商历来比较繁荣的因素加速和外界的商贸交流,一方面将舒州富余的特产和商品运出去,另外也是加速紧俏品的输入速度。正如袁袭所言,在总人口已经达到三十万以上的情况之下,即使按照盛唐时期,每户抽丁一人,舒州一地足可养军五万以上。这自然这是因为舒州未受到战乱影响,再加上外来流民加速涌入的缘故。</p>
而深层次的原因也是想给那些已经依靠土地发家致富或者说已经有了足够身价的工商阶层找到一条新的出路。深知历史发展进程的薛洋明白,其实后世所言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很早但是为何发展不起来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在整个社会工商阶层的政治地位不高的情况之下,这些人在发家致富之后能够想到的稳固财富的唯一办法就是大量购置土地。这样一来越发加重了土地兼并现象的发生,从而更加引起普遍的社会仇视。如此就形成了一个死循环,不仅仅是因为商人的大手笔购置土地导致土地兼并现象日益加深从而加剧社会矛盾,而且本身社会财富的增加也因为商人的政治地位不高从而害怕统治者寻找借口剥夺其数辈人辛苦努力。</p>
这条新路的关键就在于切断工商阶层和土地之间的联系,使得他们能够从根本上断绝购置土地传家的思想,同时切实给予商民合理的地位,使得传承千年的市农工商的等级限制能够趁着乱世社会秩序崩坏,礼乐约束力最弱的时候在自然经济的缝隙之中拨开一条新路,让工商阶层打破千年禁锢。</p>
所以在第二天吴明集合了几乎大半个舒州商界来到刺史府之后,薛洋直接了当开口道:“诸位今日前来想必也是想知晓未来的舒州刺史府的施政方略,尤其是工商一块的政策吧?”</p>
“不瞒小郎君,我等确实对岳西三县的工商政策心向往之,但不知小郎君是否打算在全州推行?”吴明身边一位年过半百但是看起来却十分健硕的商人起身朝着薛洋一拱手道。</p>
“舒州新政自然是以岳西以样板,舒州的大政方针会持续向工商倾斜,各位可以放心。”薛洋点了点头看着身边的这林林总总有二十多位的大小商人笑道:“而且我可以保证,凡我薛洋所领辖地之内,工商政策基本保持不变。并且为了保证各位利益,刺史府会增加两条措施,其一就是河关税和常关税,此举不仅仅为我刺史府增加收入,从根本上而言也是保障本地商人的利益,避免你们受到大商家的冲击,给予你们足够的成长空间。”</p>
“小郎君所言甚是,关税一条我等此前已有所了解,我等支持。虽说会增加部分本钱,但是却帮助我等本地商人挡住了外来冲击,所以对于刺史府此举我等赞同。郎君但有所命,我等舒州商界鼎力支持,绝不拖郎君后腿。”其实河关税和常关税对于此事而言并不是一个合理的税收,但是借着这个由头,倒也能增加部分财政收入,给压力越来越大的民政司减少部分压力。而且对于关税减免这一块薛洋直接下放给了民政司,如此一来在部分关键产业上可以通过减免来保障物资进出的流通速度,并不妨碍工商业的发展。</p>
“其二,那就是从今日起,士农工商一律平等。舒州刺史府不会有所差别对待,各位请放心,刺史府不仅仅会从立法层面而且还会在实际施政过程中确保各位能够和门阀士族平等的地位。”薛洋一句话让所有人的脸色都开始变了。唐末的世家大族影响力应该说是降低了极限,比起南北朝乃至于唐初年间不可同日而语。但是工商阶层自古以来都是被打压的对象,不论是重农抑商的政策还是实际社会当中世家大族对于工商阶层的歧视,都让这个原本应该逐渐发展从而成为社会发展主流的阶层长期被压制。薛洋此举无疑在对外释放一个信号,那就是舒州刺史府在未来至少不会为难工商阶层,甚至还会有一定的政策倾斜,其政治地位也会随之而水涨船高。要知道工商阶层的富裕和低下的政治地位不论是在哪个时期都是呈现反比的。就算是富可敌国,但是在政治上却依旧是贱民,无法取得合理的地位。</p>
“郎君,就冲郎君一句话,老朽安其宣愿意将我毕生积累之财富全部捐给舒州军,衷心祝愿郎君心想事成。”刚才那位说话的老者手都开始抖了起来,当场表示要将其家产全部捐出来。</p>
“安老丈夫不用如此多礼,我薛洋今日是和诸位商议舒州工商未来发展之要旨,不是要各位捐款的。”薛洋摆摆手笑道:“目前舒州虽然刚刚初定,确实需要大量的钱粮稳定地方,但我也不至于直接朝各位索要各位的积蓄。”</p>
“但不知郎君需要我等做些什么?请郎君直言,只要是我等能够拿得出手的,我保证在座的所有人都不会皱眉半点。”薛洋的话让大家都暗自点头,安其宣更是直接开口道:“我等虽然人数不多,但是一句话,要人出人,要钱出钱,不会耽误郎君的大业。”</p>
“就是郎君,我等也是和岳西有长期商贸往来的,知晓郎君和舒州军的志向。今日就算是我等倾尽家产那也只是一句话而已。没说的,我徐兴夏愿鼎力襄助郎君,百折不悔。”薛洋和吴明对视一眼刚要说话旁边一位年轻人起身拱手道。</p>
“主公,这是金州徐家家主徐兴夏,丝绸生意遍布江南各地,在我舒州也有诸多店铺。”吴明刚刚介绍完,安其宣有些不虞的开口道:“徐家主,这是我舒州内事,家主乃是金州大户,此时出言有些不妥吧?是否有喧宾夺主之嫌?”</p>
“安家主此言差矣,郎君刚刚也并未说舒州工商政策只是对内而非对外啊?我徐家在舒州同样有诸多店铺作坊,为何不能为郎君大业效犬马之劳?”徐兴夏看起来温文尔雅但是说起话来丝毫不放松。</p>
“两位莫要着急,听我把话说完。”薛洋看了一眼两人摆摆手道:“今日薛洋前来是有一事相告。”</p>
见到薛洋脸色变得郑重,所有人都静了下来,只听薛洋继续道:“历来土地问题都是一个帝朝的根本大患。土地过于集中必然导致天下百姓无田者日多,生活无着从而滋生事端,最终成为帝国覆灭的起因。所以岳西推行的土地政策也会一如既往在全州范围内铺开。诸位手中如果囤积了土地最好提前去刺史府报备,将多于土地法规定的数目全部移交给民政司处置。自然我刺史府也会按照一定比例价格进行赎买。”</p>
薛洋的话让大家的脸色都开始变化起来,土地在座的几乎所有人手中都有,虽然数目不一,但是肯定远远超出规定的人均五到十亩的限制。但是要让他们主动将土地交出来,只怕没有一个人愿意。虽然土地产出基本固定,在他们的各项收益中占的比重不大,但是却是这些人的生存保障。从这一方面来说也是自然经济时代所有王朝商人的共性,财富增加到一定阶段之后他们已经没有了进一步发展的方向,能够想到的就是大规模购置田地,然后逐渐开始从商转农,从而为子孙后代寻得一条晋升通道。</p>
“郎君,我等愿意出土地保有税呢?”安其宣见到所有人都不说话了,忍不住低声道:“我安家愿意捐出土地三千亩,也不用刺史府的赎买金,但求郎君能够让我们保留部分土地传给子孙后代。”</p>
“安老丈夫确定?”薛洋看着对方似笑非笑道:“岳西土地法规定的土地保有税可是分级收取的,拥有土地越多税收越重。而且岳西的田税是摊丁入亩,按照田主户头来收税,简而言之就是有田者交税,无田者则不用交税。”</p>
薛洋的话刚说完这些人的脸色再次变了。此前岳西的土地改革闹得沸沸扬扬,但是初期根本无人关注这一块。只是后来岳西工商政策转变之后这些人才嗅到了其中的商机。对于岳西施行的土地税收很多人都是一知半解,一直以为要么是租庸调要么则是新的两税法,根本没有思考其中的税负主体的改变。</p>
“不知刺史府打算何时颁布土地法?”安其宣抬头问道,很显然这些人回去之后肯定要马上研究岳西的土地法大纲了。</p>
“春耕之前,刺史府会在全州范围内清查户口,重新落实户籍,给所有舒州百姓颁发新式户籍证明。同时重新丈量土地,确定土地总量,然后全面落实土地法,确保不误春耕。”薛洋已经将这股风放了出去,也不理会这些人的反应道:“各位还有时间去重新思量这些,但是刺史府不会任何人任何事耽误土地法的推行,必要时候舒州军会协助地方处理纠纷。”</p>
这一下所有人都坐不住了,纷纷起身告辞。这是个大问题,不仅仅事关他们自身,更重要的还有背后的宗族。大宗族手中掌握的土地才是舒州土地法推行面临的大难题。</p>
(未完待续)</p> “主公,我舒州军全军已经控制府城及其下属同安县各地,各地军府正军及其厢兵各部已经全部收编,等待命令进行整编。”袁袭在广明二年正月十八,舒州军入主府城的第二天的军政会议上向薛洋汇报道。</p>
“军政司立即下达命令,将所有原府兵和各地军府在册兵士全部收编,由新兵处挑选出合格兵士部分补充进入第二都,剩余以翊卫营为核心组建舒州军第三都。不合格士兵暂时全部编入后勤部由陈烨处置。”薛洋想了想道:“目前各地驻军之要务在于配合民政司尽快完成接收,务必在短期内达成政令统一,以岳西模式推行全州。”</p>
“新的三都该如何分配驻守区域?”袁袭在严明说话之前开口道:“军政司的部署是由第一都北上进驻桐城县,防御来自北方的威胁,第二都仍回蒲州,防御来自东面乃至于扬州等地的敌人,第三都和独立营暂住府城等地,为机动兵力,随时增援东北两面。”</p>
“很好,立即下达军令,陆翊在桐城县待一个时期,在北方构建完整的防御工事,至少在民政司将新政推广之前以力抗住来自北方的威胁。”薛洋点了点头道:“东面第二都也是如此,我等入主舒州不为一时之权势,而是为了心中为国为民的抱负。所以民政能够实施到哪个地步取决于军队能够为我们提供多长时间的保障。抚民以静和保境安民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p>
袁袭和陆翊相互点了点头,很显然,作为舒州军最高方略的策划者和执行者,他们深切明白薛洋这句话的真实含义。</p>
“好了,到民政了,严先生这边事务千头万绪,尤其是新政推行这一块更是事无巨细。不知先生打算从何处开始着手?”薛洋看着严明道。</p>
“启禀主公,新政之首要在于土地革新,趁着春耕尚未开始,解决掉土地问题就等于消除舒州未来发展之隐患。”严明道:“所以臣以为,舒州府及其同安县之要害在于世家大族占据太多土地,而贫者却几无立锥之所。而舒州在百年大乱之中一直偏安一隅,致使外界大量流民进入,愈发加剧了土地矛盾。因此臣以为,该从源头出手,立即查抄近五年内世家大族所有非法所得土地,部分归还原土地持有者,部分分发给其他百姓。”</p>
“那剩余百姓和外来人口该如何处置?”陆翊想了想问道,本来民政事务从袁袭开始基本上军政司及其各军将领很少过问,大家都在避讳这个问题。但是此时所有人却都顾不得了,毕竟薛洋已经说了,舒州各部需要积极配合民政司处理政事。</p>
“按照岳西土地法规定颁布执行,主旨还在于主公所言,尽量分化人口到工商业上。”严明点了点头道:“岳西和中原其他地方不同,岳西总人口比起其他地区要多不少。尤其是流民涌入之后,按照刺史府此前的民册登记来看,整个岳西人口在二十万到二十五万之间,这还不算流民数量。按照民政司估计测算,整个舒州人口应该在三十万以上。”</p>
“三十万百姓?”袁袭有些诧异道:“那岂不是按照我军选拔的数量来算,我舒州军可以扩充到三万人以上?”</p>
严明白了一眼这个只知道往军方扒菜的家伙,继续道:“所以主公,臣已经打算从岳西将尹世恒抽调上来主持土地革新,但是工商事务上还需要主公想想办法。”</p>
薛洋点了点头道:“工商上我来想办法,向杰通知吴明,就说明日我在刺史府宴请工商界巨子,商议舒州商贸发展新动向。”薛洋已经想好了要利用舒州工商历来比较繁荣的因素加速和外界的商贸交流,一方面将舒州富余的特产和商品运出去,另外也是加速紧俏品的输入速度。正如袁袭所言,在总人口已经达到三十万以上的情况之下,即使按照盛唐时期,每户抽丁一人,舒州一地足可养军五万以上。这自然这是因为舒州未受到战乱影响,再加上外来流民加速涌入的缘故。</p>
而深层次的原因也是想给那些已经依靠土地发家致富或者说已经有了足够身价的工商阶层找到一条新的出路。深知历史发展进程的薛洋明白,其实后世所言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很早但是为何发展不起来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在整个社会工商阶层的政治地位不高的情况之下,这些人在发家致富之后能够想到的稳固财富的唯一办法就是大量购置土地。这样一来越发加重了土地兼并现象的发生,从而更加引起普遍的社会仇视。如此就形成了一个死循环,不仅仅是因为商人的大手笔购置土地导致土地兼并现象日益加深从而加剧社会矛盾,而且本身社会财富的增加也因为商人的政治地位不高从而害怕统治者寻找借口剥夺其数辈人辛苦努力。</p>
这条新路的关键就在于切断工商阶层和土地之间的联系,使得他们能够从根本上断绝购置土地传家的思想,同时切实给予商民合理的地位,使得传承千年的市农工商的等级限制能够趁着乱世社会秩序崩坏,礼乐约束力最弱的时候在自然经济的缝隙之中拨开一条新路,让工商阶层打破千年禁锢。</p>
所以在第二天吴明集合了几乎大半个舒州商界来到刺史府之后,薛洋直接了当开口道:“诸位今日前来想必也是想知晓未来的舒州刺史府的施政方略,尤其是工商一块的政策吧?”</p>
“不瞒小郎君,我等确实对岳西三县的工商政策心向往之,但不知小郎君是否打算在全州推行?”吴明身边一位年过半百但是看起来却十分健硕的商人起身朝着薛洋一拱手道。</p>
“舒州新政自然是以岳西以样板,舒州的大政方针会持续向工商倾斜,各位可以放心。”薛洋点了点头看着身边的这林林总总有二十多位的大小商人笑道:“而且我可以保证,凡我薛洋所领辖地之内,工商政策基本保持不变。并且为了保证各位利益,刺史府会增加两条措施,其一就是河关税和常关税,此举不仅仅为我刺史府增加收入,从根本上而言也是保障本地商人的利益,避免你们受到大商家的冲击,给予你们足够的成长空间。”</p>
“小郎君所言甚是,关税一条我等此前已有所了解,我等支持。虽说会增加部分本钱,但是却帮助我等本地商人挡住了外来冲击,所以对于刺史府此举我等赞同。郎君但有所命,我等舒州商界鼎力支持,绝不拖郎君后腿。”其实河关税和常关税对于此事而言并不是一个合理的税收,但是借着这个由头,倒也能增加部分财政收入,给压力越来越大的民政司减少部分压力。而且对于关税减免这一块薛洋直接下放给了民政司,如此一来在部分关键产业上可以通过减免来保障物资进出的流通速度,并不妨碍工商业的发展。</p>
“其二,那就是从今日起,士农工商一律平等。舒州刺史府不会有所差别对待,各位请放心,刺史府不仅仅会从立法层面而且还会在实际施政过程中确保各位能够和门阀士族平等的地位。”薛洋一句话让所有人的脸色都开始变了。唐末的世家大族影响力应该说是降低了极限,比起南北朝乃至于唐初年间不可同日而语。但是工商阶层自古以来都是被打压的对象,不论是重农抑商的政策还是实际社会当中世家大族对于工商阶层的歧视,都让这个原本应该逐渐发展从而成为社会发展主流的阶层长期被压制。薛洋此举无疑在对外释放一个信号,那就是舒州刺史府在未来至少不会为难工商阶层,甚至还会有一定的政策倾斜,其政治地位也会随之而水涨船高。要知道工商阶层的富裕和低下的政治地位不论是在哪个时期都是呈现反比的。就算是富可敌国,但是在政治上却依旧是贱民,无法取得合理的地位。</p>
“郎君,就冲郎君一句话,老朽安其宣愿意将我毕生积累之财富全部捐给舒州军,衷心祝愿郎君心想事成。”刚才那位说话的老者手都开始抖了起来,当场表示要将其家产全部捐出来。</p>
“安老丈夫不用如此多礼,我薛洋今日是和诸位商议舒州工商未来发展之要旨,不是要各位捐款的。”薛洋摆摆手笑道:“目前舒州虽然刚刚初定,确实需要大量的钱粮稳定地方,但我也不至于直接朝各位索要各位的积蓄。”</p>
“但不知郎君需要我等做些什么?请郎君直言,只要是我等能够拿得出手的,我保证在座的所有人都不会皱眉半点。”薛洋的话让大家都暗自点头,安其宣更是直接开口道:“我等虽然人数不多,但是一句话,要人出人,要钱出钱,不会耽误郎君的大业。”</p>
“就是郎君,我等也是和岳西有长期商贸往来的,知晓郎君和舒州军的志向。今日就算是我等倾尽家产那也只是一句话而已。没说的,我徐兴夏愿鼎力襄助郎君,百折不悔。”薛洋和吴明对视一眼刚要说话旁边一位年轻人起身拱手道。</p>
“主公,这是金州徐家家主徐兴夏,丝绸生意遍布江南各地,在我舒州也有诸多店铺。”吴明刚刚介绍完,安其宣有些不虞的开口道:“徐家主,这是我舒州内事,家主乃是金州大户,此时出言有些不妥吧?是否有喧宾夺主之嫌?”</p>
“安家主此言差矣,郎君刚刚也并未说舒州工商政策只是对内而非对外啊?我徐家在舒州同样有诸多店铺作坊,为何不能为郎君大业效犬马之劳?”徐兴夏看起来温文尔雅但是说起话来丝毫不放松。</p>
“两位莫要着急,听我把话说完。”薛洋看了一眼两人摆摆手道:“今日薛洋前来是有一事相告。”</p>
见到薛洋脸色变得郑重,所有人都静了下来,只听薛洋继续道:“历来土地问题都是一个帝朝的根本大患。土地过于集中必然导致天下百姓无田者日多,生活无着从而滋生事端,最终成为帝国覆灭的起因。所以岳西推行的土地政策也会一如既往在全州范围内铺开。诸位手中如果囤积了土地最好提前去刺史府报备,将多于土地法规定的数目全部移交给民政司处置。自然我刺史府也会按照一定比例价格进行赎买。”</p>
薛洋的话让大家的脸色都开始变化起来,土地在座的几乎所有人手中都有,虽然数目不一,但是肯定远远超出规定的人均五到十亩的限制。但是要让他们主动将土地交出来,只怕没有一个人愿意。虽然土地产出基本固定,在他们的各项收益中占的比重不大,但是却是这些人的生存保障。从这一方面来说也是自然经济时代所有王朝商人的共性,财富增加到一定阶段之后他们已经没有了进一步发展的方向,能够想到的就是大规模购置田地,然后逐渐开始从商转农,从而为子孙后代寻得一条晋升通道。</p>
“郎君,我等愿意出土地保有税呢?”安其宣见到所有人都不说话了,忍不住低声道:“我安家愿意捐出土地三千亩,也不用刺史府的赎买金,但求郎君能够让我们保留部分土地传给子孙后代。”</p>
“安老丈夫确定?”薛洋看着对方似笑非笑道:“岳西土地法规定的土地保有税可是分级收取的,拥有土地越多税收越重。而且岳西的田税是摊丁入亩,按照田主户头来收税,简而言之就是有田者交税,无田者则不用交税。”</p>
薛洋的话刚说完这些人的脸色再次变了。此前岳西的土地改革闹得沸沸扬扬,但是初期根本无人关注这一块。只是后来岳西工商政策转变之后这些人才嗅到了其中的商机。对于岳西施行的土地税收很多人都是一知半解,一直以为要么是租庸调要么则是新的两税法,根本没有思考其中的税负主体的改变。</p>
“不知刺史府打算何时颁布土地法?”安其宣抬头问道,很显然这些人回去之后肯定要马上研究岳西的土地法大纲了。</p>
“春耕之前,刺史府会在全州范围内清查户口,重新落实户籍,给所有舒州百姓颁发新式户籍证明。同时重新丈量土地,确定土地总量,然后全面落实土地法,确保不误春耕。”薛洋已经将这股风放了出去,也不理会这些人的反应道:“各位还有时间去重新思量这些,但是刺史府不会任何人任何事耽误土地法的推行,必要时候舒州军会协助地方处理纠纷。”</p>
这一下所有人都坐不住了,纷纷起身告辞。这是个大问题,不仅仅事关他们自身,更重要的还有背后的宗族。大宗族手中掌握的土地才是舒州土地法推行面临的大难题。</p>
(未完待续)</p> “主公,我舒州军全军已经控制府城及其下属同安县各地,各地军府正军及其厢兵各部已经全部收编,等待命令进行整编。”袁袭在广明二年正月十八,舒州军入主府城的第二天的军政会议上向薛洋汇报道。</p>
“军政司立即下达命令,将所有原府兵和各地军府在册兵士全部收编,由新兵处挑选出合格兵士部分补充进入第二都,剩余以翊卫营为核心组建舒州军第三都。不合格士兵暂时全部编入后勤部由陈烨处置。”薛洋想了想道:“目前各地驻军之要务在于配合民政司尽快完成接收,务必在短期内达成政令统一,以岳西模式推行全州。”</p>
“新的三都该如何分配驻守区域?”袁袭在严明说话之前开口道:“军政司的部署是由第一都北上进驻桐城县,防御来自北方的威胁,第二都仍回蒲州,防御来自东面乃至于扬州等地的敌人,第三都和独立营暂住府城等地,为机动兵力,随时增援东北两面。”</p>
“很好,立即下达军令,陆翊在桐城县待一个时期,在北方构建完整的防御工事,至少在民政司将新政推广之前以力抗住来自北方的威胁。”薛洋点了点头道:“东面第二都也是如此,我等入主舒州不为一时之权势,而是为了心中为国为民的抱负。所以民政能够实施到哪个地步取决于军队能够为我们提供多长时间的保障。抚民以静和保境安民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p>
袁袭和陆翊相互点了点头,很显然,作为舒州军最高方略的策划者和执行者,他们深切明白薛洋这句话的真实含义。</p>
“好了,到民政了,严先生这边事务千头万绪,尤其是新政推行这一块更是事无巨细。不知先生打算从何处开始着手?”薛洋看着严明道。</p>
“启禀主公,新政之首要在于土地革新,趁着春耕尚未开始,解决掉土地问题就等于消除舒州未来发展之隐患。”严明道:“所以臣以为,舒州府及其同安县之要害在于世家大族占据太多土地,而贫者却几无立锥之所。而舒州在百年大乱之中一直偏安一隅,致使外界大量流民进入,愈发加剧了土地矛盾。因此臣以为,该从源头出手,立即查抄近五年内世家大族所有非法所得土地,部分归还原土地持有者,部分分发给其他百姓。”</p>
“那剩余百姓和外来人口该如何处置?”陆翊想了想问道,本来民政事务从袁袭开始基本上军政司及其各军将领很少过问,大家都在避讳这个问题。但是此时所有人却都顾不得了,毕竟薛洋已经说了,舒州各部需要积极配合民政司处理政事。</p>
“按照岳西土地法规定颁布执行,主旨还在于主公所言,尽量分化人口到工商业上。”严明点了点头道:“岳西和中原其他地方不同,岳西总人口比起其他地区要多不少。尤其是流民涌入之后,按照刺史府此前的民册登记来看,整个岳西人口在二十万到二十五万之间,这还不算流民数量。按照民政司估计测算,整个舒州人口应该在三十万以上。”</p>
“三十万百姓?”袁袭有些诧异道:“那岂不是按照我军选拔的数量来算,我舒州军可以扩充到三万人以上?”</p>
严明白了一眼这个只知道往军方扒菜的家伙,继续道:“所以主公,臣已经打算从岳西将尹世恒抽调上来主持土地革新,但是工商事务上还需要主公想想办法。”</p>
薛洋点了点头道:“工商上我来想办法,向杰通知吴明,就说明日我在刺史府宴请工商界巨子,商议舒州商贸发展新动向。”薛洋已经想好了要利用舒州工商历来比较繁荣的因素加速和外界的商贸交流,一方面将舒州富余的特产和商品运出去,另外也是加速紧俏品的输入速度。正如袁袭所言,在总人口已经达到三十万以上的情况之下,即使按照盛唐时期,每户抽丁一人,舒州一地足可养军五万以上。这自然这是因为舒州未受到战乱影响,再加上外来流民加速涌入的缘故。</p>
而深层次的原因也是想给那些已经依靠土地发家致富或者说已经有了足够身价的工商阶层找到一条新的出路。深知历史发展进程的薛洋明白,其实后世所言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很早但是为何发展不起来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在整个社会工商阶层的政治地位不高的情况之下,这些人在发家致富之后能够想到的稳固财富的唯一办法就是大量购置土地。这样一来越发加重了土地兼并现象的发生,从而更加引起普遍的社会仇视。如此就形成了一个死循环,不仅仅是因为商人的大手笔购置土地导致土地兼并现象日益加深从而加剧社会矛盾,而且本身社会财富的增加也因为商人的政治地位不高从而害怕统治者寻找借口剥夺其数辈人辛苦努力。</p>
这条新路的关键就在于切断工商阶层和土地之间的联系,使得他们能够从根本上断绝购置土地传家的思想,同时切实给予商民合理的地位,使得传承千年的市农工商的等级限制能够趁着乱世社会秩序崩坏,礼乐约束力最弱的时候在自然经济的缝隙之中拨开一条新路,让工商阶层打破千年禁锢。</p>
所以在第二天吴明集合了几乎大半个舒州商界来到刺史府之后,薛洋直接了当开口道:“诸位今日前来想必也是想知晓未来的舒州刺史府的施政方略,尤其是工商一块的政策吧?”</p>
“不瞒小郎君,我等确实对岳西三县的工商政策心向往之,但不知小郎君是否打算在全州推行?”吴明身边一位年过半百但是看起来却十分健硕的商人起身朝着薛洋一拱手道。</p>
“舒州新政自然是以岳西以样板,舒州的大政方针会持续向工商倾斜,各位可以放心。”薛洋点了点头看着身边的这林林总总有二十多位的大小商人笑道:“而且我可以保证,凡我薛洋所领辖地之内,工商政策基本保持不变。并且为了保证各位利益,刺史府会增加两条措施,其一就是河关税和常关税,此举不仅仅为我刺史府增加收入,从根本上而言也是保障本地商人的利益,避免你们受到大商家的冲击,给予你们足够的成长空间。”</p>
“小郎君所言甚是,关税一条我等此前已有所了解,我等支持。虽说会增加部分本钱,但是却帮助我等本地商人挡住了外来冲击,所以对于刺史府此举我等赞同。郎君但有所命,我等舒州商界鼎力支持,绝不拖郎君后腿。”其实河关税和常关税对于此事而言并不是一个合理的税收,但是借着这个由头,倒也能增加部分财政收入,给压力越来越大的民政司减少部分压力。而且对于关税减免这一块薛洋直接下放给了民政司,如此一来在部分关键产业上可以通过减免来保障物资进出的流通速度,并不妨碍工商业的发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