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实验(2 / 2)

物质体 清平老五 0 字 2021-03-25

这种事我们当然不会拒绝。

张成还别出心裁的提议说,既然这事儿是咱们几个发现的,肯定先是咱们做研究,林教授不算,咱们四个应该成立一个组织,就叫《译制组》怎么样?

什么译制组,还翻译官呢?周舒婷第一个反对,既然我外公不算,就咱们四个人,我看不如叫“四维度”或是科幻一点,叫“第四纬度”

最后,我们决定为我们这个所谓的组织定名为“四维度”了。

因为我们四个人的相像思维属于四个方面,去繁就简,就是名副其实的四维度了。

但随着以后的不断实验,着着实实的对我们的宏图理想“四维度”成员给予了严重的“思维”打击。

第二天,怀着异常兴奋的心态让我们早早汇聚到了林教授家的实验室里。

首先,我们对他的成分进行剖析研究,由于油墨和山水画纸的干扰,不敢确定其成分,毫无进展。

于是林教授又用场景再现的方法,不惜毁掉被它“附体”的山水画,还是用酒精棉将画点燃,观察它并纪录它消失时的过程,这才有了一点进展。

随着燃烧,在显微镜下,竟然发现它不是消失了,而是极速变小,成为如同细菌一般很小的存在,之后再重新挂上一张白纸。

慢慢的,它便以葡萄那样的形状在那张白纸上重新现象出来。

初时,它是迷糊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越来越清醒,直到完全展示出来油画时的模样,用时为40分钟。

之后我提议穿刺,用一根针从背面刺出来,表面上观察就如同平常一根穿刺的针一般无二,但是通过显微镜会发现,穿刺出来的针上被一层透明的膜包裹了。

这应该是它本体的状态,同时也足以证明它密度很高且具有韧性,就像气球一样。

于是我们找来了一捆细细的钢丝继续进行穿刺实验,数十米的铁丝足以达到它韧性的临界点,纸张破损严重,而在破损处没有纸张的背景下我们发现了一层透明的膜,链接这它呈现出的油画部分。

于是我们用显微镜仔细研究纸张破损之处的“膜”。

但是无论我们放大多少倍这“膜”表面还是光滑的,根本无法找到他的组成分子或是细胞。

也就是说根本无法知道它的结构。

这,真是彻底颠覆了我们的世界观。

就算是最小的粒子,或是生物体内的细胞,都有它复杂的结构成分。

而这个东西根本找不到,或者说,没有!

这怎么能让我们不惊讶。

连续三天。

三天的实验也让我们的踌躇满志干劲十足变得迷茫无解且疲惫不堪。

当然,我们也不是一无所获,知道它在真空状态下会自行脱离纸张,形成一个米粒办大小的圆形物体,呈深褐色,但是它是漂浮的,真空状态下的漂浮,这也说明他不受地心引力的影响。

除了这些,其他的都毫无进展。

我们从林教授家里的小实验室搬迁到学校的大点的实验室,还是没有太大的进展。

期间,林教授出面请来学校其他在自己专业领域里很有建树的教授也参与了研究,结果一样,只是观点却多了很多。

最后,林教授不得不对我们说,你们保存好你们手里的研究结果吧,我已经向国家有关部门递交报告,不久,它会去另外一个地方了,那里有更先进的仪器和更专业的人才对它进行研究,而我们,只能放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