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那些工程的停止,大批农民从繁重的徭役中解脱出来,这些人投入到了大秦帝国的生产之中,在修生养息的国策下为大秦积累着财富。
大秦又特意扩大了马场规模,装备新式马具骑兵部队开始进行严格训练,开始摸索新式骑兵的作战方法,而扶苏则用自己有限的骑兵知识为将领们提供思路,大秦帝国骑兵部队的素质突飞猛进。
在这个过程中,韩信练兵的能力让人刮目相看,扶苏也是暗暗称奇,史上韩信不止一次将乌合之众在短期内练成可用之兵,现在一看果然名不虚传。
扶苏估计,经过两到三年之后,大秦帝国就可以初步完成积累,可以发动对匈奴的全面打击,而匈奴也将初步完成整合,就看谁的速度快了。
为了阻挠匈奴发展的速度,在韩信的建议下,秦军开始不停地对匈奴进行中小规模的快速打击,尽可能地劫掠牲畜,消耗匈奴的人口。
在这种规模的战斗中,新式马具发挥了巨大威力,秦军往往用千人以下的规模出击,有时候甚至是百人以下,凭借自身携带的补给对匈奴进行快速打击。
快速劫掠本来应该是匈奴人常玩的把戏,然而现在颠倒过来,在这种打击之下,牧族生活方式的缺陷很快暴露出来。
分散居住是牧族的生活特点,大家平时分散生活,秋季需要劫掠的时候临时集中起来,等到了冬季休兵以后再重新分散。
自从秦军开始进行持续的劫掠作战之后,那些分散居住的牧族遭遇灭顶之灾,牲畜马匹能带就带,带不走则就地宰杀,青年女子全部劫走。
小规模的作战不是对手,匈奴各部被迫开始集中居住,结果生产方式的缺陷立刻暴露无遗。
现在正是水草丰沛的季节,在这个时候牧族所以分开居住,就是为了给牲畜提供足够的牧场,然而秦军的劫掠迫使匈奴进行集中,有限的区域内根本无法给骤然增加的牲畜提供足够的食物。
匈奴陷入了两难的境地,集中起来寻找秦军决战,秦军骑兵反而快速退去,拖家带口赶着牲畜的匈奴人根本就追不上,然而他们一旦散开,这些骑兵马上进行疯狂血腥的劫掠,所过之处鸡犬不留。
经过今年春夏两季的持续打击之后,匈奴人遭到了有史以来最沉重的打击,他们被迫向草原深处退去,到了秋季这个劫掠传统季节到来时,他们居然异常罕见地没有出现。
自从扶苏登基以后,先是快速平定的六国之乱,然后又迅速将匈奴人轰进了草原深处,而天下百姓也随着休养生息的推行逐步安稳,水利工程的建设更让粮食生产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大秦帝国正在显示出勃勃生机,一个更加强大的帝国就在眼前。
成绩是威望最有力的支撑,扶苏也不能免俗,这些成绩让他的威望达到了未有的高度,再也没有去指责他停修陵墓的事情了。
扶苏终于可以松口气了,他觉得即使现在自己结束任务,真实的扶苏也应该能够完成接下来的任务,只要他别真的只有仁厚就行。
然而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直到现在他还时没有回去,当新年到来的时候,扶苏在甘泉宫中大宴群臣,而赵致则招待了众臣的家眷,这种做法从此成了惯例。
经过一年的作战,韩信所立下的军功有目共睹,到了年底的时候,韩信被封为云麾将军,拜都亭侯。虽然是杂号将军,最低一级的亭候,但是对于小降卒出身的韩信来说,这已经是不可思议的晋升速度。
没有因为自己导致兵仙就此埋没,这让扶苏倍感欣慰。
搞权谋的萧何、张良、陈平等人并不难有,没有他们自然会有别人代替,说白了这是一个容错率较高的行当,倒霉也就是你自己倒霉而已,带来的附加伤害要缓慢平和。但是军事天才却是旷古难寻,尤其是在人的作用处于第一位的冷兵器时代,将领的作用往往是决定性的。
因为根基较浅,韩信显得很是低调,他一个人躲在角落里默默饮酒,扶苏见状有些触动,等到酒过三巡之后,他有意向韩信问起了对匈奴的看法。
而韩信似乎也在寻找表现的机会,一见扶苏主动问起自己,当即便向扶苏建议停止对匈奴进行打击。
现在形势一片大好,众人都摩拳擦掌想着大干一场,所以韩信的话顿时让众人一片哗然。
扶苏本以为韩信会与众人争论一番,然而让他颇为意外的是,韩信没有进行辩解,在众人的一片嘲弄声中低下头去,又自顾自地饮酒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