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此后,嘉靖皇帝再也不提立太子之事,也不准朝臣提及。
如果有人不开眼,妄言立太子之事,皇帝绝对会大发雷霆,重重惩处。
作为嘉靖皇帝心腹的严嵩,平日里揣摩上意,小心应对,怎么会不开眼,去提什么更立太子的事情呢。
同时,嘉靖皇帝个性古怪,既多疑、又好面子、还护短。
自己因为谶言而不得不与儿子们不见面,表面上漠视。但是私底下,对于百官有接近裕王、景王的,他会以为朝臣们又依附皇子结党的嫌疑,多给予重罚。
而那些揣摩圣意,自以为皇帝不关心二王,所以上书时有捎带、或者攻击二王的蠢货,嘉靖皇帝更是大怒,常常下旨重责,搞得诸臣不知该如何与二王相处。
所以,整个嘉靖一朝,除了皇帝亲自任命的王府属官外,其他官员,既不敢接近裕王、景王,也不敢针对二王。
保持与皇帝一样的态度:木然、无视、尽量少接触。
而侍候嘉靖皇帝数十年的首辅严嵩,自然更是明白,无论是拥立裕王,还是针对裕王、鼓动皇帝更立景王,都不是好权谋。
哪一个皇子严嵩也不敢接近。性格高深莫测的嘉靖皇帝,绝对会因为严嵩的主动选边,而产生对他的猜忌,并很大概率上采取措施处置他。
所以,严嵩绝对不会主动去挑事,自认为能够左右皇帝的意志,去挑唆、鼓动嘉靖皇帝,更立本来就没影的、还是嘉靖皇帝心里忌讳的“太子”之位。
于嘉靖皇帝而言,这不是立谁为太子的立场问题,而是底线问题。
立储之事,龙之逆鳞,触之必伤。
那时候,人人心里都明白,嘉靖把这两个儿子看得比啥都重要。老头子为了“二龙不相见”甘心蛰伏西苑祈福十数年,情何其深,用心不可谓不良苦。
立了太子就得监国,免不了父子相见。
谁要是说立太子无异于向嘉靖皇帝嚷嚷说:“陛下,我想杀掉您一个儿子可以么?!”
嘉靖皇帝听了,这恐怕不是一句“微臣知罪”便可善后的。
严嵩没有那么傻。再说,这当初赞成不立太子,就属他严嵩在旁边响马拍得最亮了,怎可能自毁其说?!
但是,虽然说严嵩明着不敢说立太子,可是他会拍马屁,看得出来嘉靖早期更喜欢精明活跳的景王的,所以早期他是顶景王的。
所以也不要以为徐阶、陆炳和黄锦他们多么正直,左右皇子就两位,好点的景王被挑走了,那便只能退而求其次傍裕王了呗。
政敌死对头嘛,左右不能保持中立吧,打狗还要靠着墙不是?!
但即使早期严嵩与景王那边形势一片大好,严嵩也万死不敢提半个立储之字。
嘉靖皇帝深通权谋之道,他对于严嵩一党很器重,将朝廷许多事务都交托给严嵩父子,不过,嘉靖皇帝又大力扶持徐阶、陆炳、黄锦等人,以此形成一个制衡之势。
严嵩肯定想扳倒裕王,可是,嘉靖皇帝扶持徐阶的本意就是制衡严嵩。
因此,严嵩绝对不能明目张胆的鼓动嘉靖皇帝另立继承人。
既然不能直接针对裕王,严嵩自然会想尽办法去黑裕王,彼此之间也是有许多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