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超级便宜的正装,咬咬牙,没有买。
明明还火火红红的,参加各种综艺活动,但突然间就好像销声匿迹了,消失在生活里。等再想起的时候,已经是很久很久以后了。
商场就是如此的残酷。
安荔浓很庆幸,现在是计划经济,虽然有这样那样的限制,有这样那样的不自由不方便,但对于她这样有点小聪明却没有大本事的人,还是很友好的。
或者说她只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玩‘笨鸟先飞’的小把戏,等到大家处于同一起点的时候,她就没有优势可言,就要靠真正的实力竞争了。
安荔浓清楚的,她并不适合当商人。
把更适合南方的酒千里路遥的送到京市去销售,明明原材料跟不上,产量跟不上,但却一再宣传促销......
总之,走的每一步都让内行人觉得她是在‘胡闹’,像小孩子在玩游戏。但在‘胡闹’中也不乏有聪明的地方。
大家想到安荔浓的年纪,然后又觉得理所当然,能理解。
小孩子嘛,都喜欢‘玩耍’都喜欢‘胡闹’。
顾敬业也在看着安荔浓‘胡闹’,看着她走弯路,看着她恍然大悟,看着她改正,然后看着她成长。
在顾敬业看来,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知错不改’。安荔浓还年轻,错,只是一种经历,一种刻骨铭心的学习。
安荔浓是个善于总结的人。对于这次促销活动,安荔浓认认真真的做了个书面总结,然后明确哪些地方需要改正,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哪些地方需要继续加冕。
做的好的地方,以后可以继续。
对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安荔浓则详细记录下来,然后分析错在哪里,应该如何改进......
安荔浓每天忙忙碌碌。
和宋婆子一起商量如何在人民群众中推广石河村清河酒,如何在人民群众中树立好的口碑。人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被大众认可的酒才是好的酒。
在需要的时候还要去供销社帮忙卖酒。
自从有工厂和石河村预定了大量的腊肉腊肠和各款酸菜后,其他工厂也闻着味儿过来。只有服装厂和布料厂等一些女工比较多的工厂预定了一小批清河酒外,其他的工厂主要预定肉和菜。
没办法,大家还是更喜欢浓烈似火的白酒、高粱酒。
相对于清河酒,石河村的肉更让大家喜欢,预定了一批又一批。安荔浓赶紧给安国邦打电话,让他多养猪,多养猪,多养猪。
安国邦怎么办?
当然是赶紧买猪崽去了。
顾敬业看着安荔浓忙忙碌碌,而他则在京市走走看看,找找曾经熟悉的地方,可惜很多地方都已经物是人非。
偶然也会遇到曾经的同事、朋友,然后说说话,聊聊天。
顾敬业也抽时间去送了信。还在胜利农场在石河村的朋友知道他要回京市,就请他帮忙偷偷给家里的亲人家人送个信。
很多人的家人也受到了牵连,受到了影响,有人选择断绝关系,有人选择默默承受,祸福与共。
大难临头,有人选择‘各自飞’,也有人选择同甘共苦。
顾敬业带回不少信,有人因为受到了影响也下乡去了,失去了联系;有人以‘没有关系’不联系而拒绝接;也有人刚接过就扔了,不愿意看一眼;也有人捧着信哇哇大哭......
人生百态。
世态炎凉。
顾敬业什么都没有说,有回信的,他等,他带。
没有送出去的信,收着。
被人扔掉的信,捡回来。
看到顾敬业带着大叠信回来,安荔浓意外,“这么多回信?”
“咦?”
安荔浓很快就明白,回信只有三封,其他都是没有送出或者捡回来的。
“这?”
突然的,安荔浓也不知道能说什么。
多年过去,生活慢慢稳定下来,谁也不希望因为这一封信而打破生活的平静。
能理解。
只是,心口莫名的觉得郁闷和沉重。
相对于安荔浓,顾敬业的心情更平静,收起信后该干什么干什么。
石河村清河酒的促销在继续,把酒、肉、菜换成了钱寄回石河村。
安国邦收到钱后,一部分投入修路,一部分用来买挖掘机开荒,一部分用来建艾贴作坊,还有一小部分用来投资学校建设。
穷什么都不能穷教育。虽然投入不多,但细水长流,再多的开销也要紧着孩子的学习。
酒,一批批的从石河村运出,然后钱一笔一笔的寄回。
安荔浓在外面赚钱,安国邦在石河村搞建设。
石河村的荒山一个接一个地被种上了青梅树,看看山上的青梅树,再看看村里的酿酒作坊,村里人就觉得生活有盼头,觉得生活幸福。
即使每天要上工,即使每天都很累,但大家也依然精神抖擞,笑容灿烂。
以前,因为村里穷没有什么收益的地方,一个工分可能不值一分钱,但现在,粗粗算下来一个工分差不多能值五毛八毛甚至一块。
如果一天十个工分,一个月一年有多少工分?年底分钱的时候又能拿到多少?
即使文化水平不高,即使算术不好,但这也是能算出来的。
算下来,石河村人一年拿到的钱比市里普通工人一年拿到的工资还要多。大家能不勤快上工?能不努力干活?
村里人越自觉越努力,安国邦这个村长就越省心越自豪。
现在,安国邦放在田里地理的心思慢慢减少,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开荒,放在修路,放在外面。
安老头这个前村长自觉担起田里的监督工作,为安国邦分忧。外面的事情,安老头不懂,但田地地里的工作,安老头比安国邦更熟悉。
看着村里人的精神面貌一天比一天好,看着村里人的工分一年比一年值钱,安老头也高兴。安老头当了几十年村长,没能带着父老乡亲致富,这是他的遗憾。但他的儿子他的孙女做到了,这是他的骄傲。
每天,安老头都要去看一眼正在修的路,然后希望在有生之年能看到石河村家家户户都住进新房子。
安国邦说了,等路修好了,能通车了,就开始组织村里建设敞亮的砖瓦房,还要请省里的设计师工程师来帮大家建房子,建小洋楼,两层三层的小洋楼。
大家都在等着,期待着。
每天,都有不少老大爷老奶奶在村口闲逛,看一看修路的进展,然后看着村里的壮小伙把酒一批一批的送出去,就觉得日子有希望。
村里人对幸福生活的要求也随着村里的变化而变化,从简单的吃饱穿暖到住进小洋楼,然后再买一辆自行车。
安国邦承诺大家,“两年内,必定让大家住进新房子,过上有房有车的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