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五除二,那小孩,喝完了小米粥,似乎还想要,但是考虑到饿了很久的人不易大吃大喝,所有张宁也没有继续安排。
蝉儿见那小孩喝完之后,想起了刚刚自己公子说的话,而后对着那小孩子说道:“走去见我们家公子”
说完在前面带路,向张宁的住处走去。
那小孩走在蝉儿的身后,左看看,右瞧瞧,似乎对于这种大家族见怪不怪似的,一副安分守己的模样,甚是可爱。
带着那小孩来到张宁的住处,在得知张宁在书房后,而后带着那小孩前往了书房。
说起这个书房,张宁来了之后其实也是第一次来,这里以前是自己那个去世父亲的书房,书房内四周书架上整齐的放着各种册装或者简书又或者羊薄,因为书房常年有人打扫,看起来十分的整洁。
在书房的正中,上方有一副牌匾,上面写着”宁静致远”四个楷书大字,一方书案摆放其下,书案上,右边的一架笔格上,垂直的挂着五六只毛笔,大的小的各异,前方放着的一块砚台,只是许久未有人写过东西,砚台都已干枯好久,在书案的正中放着一打“六合纸”,这种纸也是用麻和树皮制成。
张宁曾经看见过这种纸,这种纸的性能,据宋代米莆《十纸说》中记载是相当不错的,他说:“唐人浆襁六合慢麻纸书经,明透岁久,水濡不入。”藏于日本书遵博物馆的郭煌写经卷中,三国蜀高贵乡公甘露元年有写本《譬喻经》,就是用这种纸写的。
现在放在书案上,其实也证明其是在唐以前,这种纸就已经出现了,只不过这种纸还是比不上后世的宣纸而已,但是作为书写纸还是不错的。
在六合纸的左边放着一方长方形的黑色镇纸,张宁拿起来看了看,不是金属制品,质地看起来像是一块打磨过的黄花梨木,这东西要是在后世,可是值不少钱的。
张宁闲着无聊,拿起在茶杯,倒了一点水进砚台,而后拿着在其上的墨条磨墨起来,磨墨其实也是一项技术活,还好之前练字时有学过。
首先要力道曲直:磨墨要轻重、快慢适中,磨墨的人姿势要端正,要保持持墨的垂直平正,要在砚上垂直地打圈儿,不要斜磨或直推,更不能随意乱磨。
其次,用水浓淡:要用洁净的清水磨墨,不可用茶或热水。当然张宁用的就是茶水,也没在意这么多,自己毕竟只是临时起意。磨墨用水,宁少勿多,磨浓了,加水再磨浓。墨要磨得浓淡适中,不要太浓或太淡。研墨需加清水,若水中混有杂质,则磨出来的墨就不纯了。至于加水,最先不宜过多,以免将墨浸软,或墨汁四溅,以逐渐加入为宜。
而后,用手技法:磨墨时间比较长,为了避免右手酸累,最好能练会左手磨。磨墨的姿势端庄,能够促进书写手法的平稳。磨墨时用力过轻过重,太急太缓,墨汁皆必粗而不匀。用力过轻,速度太缓,浪费时间且墨浮;用力过重,速度过急,则墨粗而生沬,色亦无光。正确的方法应该是「指按推用力」,轻重有节,切莫太急。
当然张宁最后归纳成一句就是慢工出细活。
忙碌了一整,张宁看着砚台中的墨汁差不多可以了,而后从笔格中取出一只细细的毛笔洗了洗,沾墨而捋,拿出镇纸压住纸张,在上面写了起来,而后有嫌弃这纸张太大,用一旁的剪纸的留青竹刀将拿纸张裁剪成了几个小块,在上面写着什么?
写了一阵,见蝉儿他们还没过来,又拿出一张裁好的纸张,在上面画画了起来。
就在张宁画好最后一笔的时候,蝉儿带着那个小孩来到了张宁的书房。
看着自己画好的画,张宁笑了笑,而后将其放在一旁晾干,看见蝉儿带着那个小孩走了进来,张宁将笔放在砚台的上方,这些东西,待会儿蝉儿会来收拾,张宁也没有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