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兰那边也从胡天娇嘴里听了个大概,她本来还想跟着求情的,可正好听到了白曦不客气的回怼张红军的话,登时咽下了到嘴的话。
刘兰也不傻,她哪里知道自己在村里不受待见,要不是户口落到村子里了,估计牛罗村早都把她扫地出门了。
这阵子她也想清楚了,熬过下乡的日子,等回城了就好了,真要再让村里人不高兴,对她可没什么好的。
其实刘兰会害怕,也是接到了去别地方插队的同学的来信,一开始,到了人生地不熟的地方,都是城里下乡的孩子,韭菜和麦苗都分不清,更何况是干活呢。
刚开始,大家也是热情高涨,但很快,大家就焉了。
到了农村,可没人惯着你,想吃饭就得干活挣工分,这是哪里都一样的,可真要磋磨你,只需要分活、干活的时候动动手指头,就足够你喝一壶的。
开垦的时候也好,抢收的时候也罢,划分给你的活,你干不完天黑了也接着干。
干不完就没有工分,第二天再接着干,本来工分兑换粮食就不够吃了,再扣,人就没粮食吃,不吃粮食哪里有力气干活,就这么循环,不用做什么,你自己人就垮了。
来信的同学说,不少人下了乡,熬不过半年,也就在插队的地方,和家里条件好的人家结婚了,女同志是这样,男同志也是这样。
这同学给刘兰来信,也是因为一个以前在学校里模样长的好的男同学坚持了这么久后,最后还是娶了村长家的闺女,有些感叹。
据说那姑娘长的并不好看,一顿饭能吃两大海碗呢,长的比男人都壮实,一直也说不上对象。
男同学刚到那里就因为模样生的好被不少人家的闺女看上了,可谁都没村长家里条件好啊。
男同学一直不愿意,只说自己城里还有对象,姑娘家里也没说什么,但分活的时候稍微使点劲,于是男同学撑了这么久了,一直没看到有回城的消息,也就屈服了。
收到信的时候,刘兰还愣了半天,大半夜都没有睡着。
日子就是对比出来的,没接到信的时候,光看这里别的村子,刘兰也知道她在牛罗村已经过的很好了,可当看到心里的内容后,她就更加深有体会了。
如果是她去了那些地方,估计要不了三个月,她就不行了。
牛罗村除了封建一些,全村上下惯着白曦,宠着白曦,也没什么不好的地方。
要说不讲道理,牛罗村的人除了在白曦的事情上没得半点商量外,其他时候,也是按着规矩,讲着道理的。
工分也不会随便克扣,分粮食的时候也没压秤,有肉分的时候,虽然她让牛罗村的人气的牙痒痒,扫完猪舍了照样能领肉。
同学来信都说了大半年都吃不上一口肉,可她在牛罗村,一年下来吃的比在城里的时候都多。
牛罗村也不是没有还没有结婚的后生,也不是没有人不喜欢知青小楼里的女知青,可人都是堂堂正正的追求的。
摘些野花送,要么帮着挑水,家里做了什么好吃的,便也会端着送一份给喜欢的人,要有人去镇上,还会给托着买点糕点或者是送一盒雪花膏什么的……
(我是不是写的敏感了些?我已经收敛了,不知道会不会又……)
穿到六零当姑奶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