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啸的整军令一出台,几乎没有遇到什么阻力,就通过了。</p></p>
高夫子拿着一大堆的卷宗,他用一口绍兴口音的官话抑扬顿挫,念完了湖北三万绿营的一百零三名千总以上军官的调令。</p></p>
督标、抚标、提标和镇标经过这次的重新分调,吴椣、苏克济、陈倬和蒋梁这五位标首,都感觉到自己的属下已经很陌生了。比如陈倬的提标里,以前千总以上的军官一个不剩,全部被打散分配到了其他的标里又去了,调来的全部是其他四营来的军官。如果不是凌啸特许他们保留自己的五百亲兵队,那么他们简直要感觉到自己是调任新职了。</p></p>
陈倬一直在鼓起勇气想要提出异议,但是直到高夫子念完的时候,陈倬才结束这种冲动,他仍然没有足够的理由,自己安排的几个刺头也没有跳出来反对。等高夫子话音一落,凌啸马上道。“五大标营的调军官须在两日之内完成交接和到任,逾期不到任者,就地解职!”</p></p>
众军官大部分都躬身听令。“喳!“还有几个犹豫的,看到凌啸冰冷的眼神。加上几个主官都在眼观鼻鼻观心地不说话,赶紧也“喳”了一声表示遵今。</p></p>
陈倬知道大势已去,凌啸的整军令已经在形式上成为了正式的军令。他陈倬除了遵今执行以外、再无一丝翻盘的机会了。他唯有期望日将整军事宜办好之后。康熙将这个年轻的侯爷赶快调走。</p></p>
这三条军令如同一道道的紧箍咒,把一兵一卒的调兵权都全部集中到了整军使衙门手中。还把所有地军需供应也收了回去,粮食军械的供应也被掐了喉咙,再将全部的标营都给凌啸调了个面目全非,心腹亲信全部给调走了,就算重新收服人心、也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兵不识官,官不知兵的。就算熟悉起来都很困难。更别说什么成建制地哗变了。</p></p>
凌啸宣布散会之后。军官们都告退了。只有那个巡抚苏克济死皮脸地留了下来。</p></p>
“抚台大人,有什么帮你就直说吧!凌啸见苏克济做贼般地端着茶杯四处张望。吩咐了胡骏两兄弟把住门。“我这里虽谈不上是密不透风,但是至少可以保证此处所说的话只有你知我知。</p></p>
苏克济这才放下心来。清清嗓子道。”嘿嘿。侯爷。前些日子收到八爷的书信了。八爷要我在武昌得和侯爷您多多亲近呢。”</p></p>
凌啸知道自己小看了这个老狐狸。前段时间他装得十分的庸碌和低调。搞得自己把他当成了一个可以忽视的人了,但是他刚才在会议上那一手。帮了自己很大的忙,能够做到巡抚的人物。又岂是等闲角色?</p></p>
“凌啸来到湖北公干。自然要多多依仗抚台大人的全力支持了,再说我在京城里。多承八爷的照顾。以后自然会和大人多多亲近的,刚才你不是就帮了我一个很大的忙吗。凌啸承情了。”</p></p>
“好。快人快语。侯爷果然是性情中人。我今日看到侯爷的三道整军令。就知道八爷如此看中侯爷。真是慧眼啊!虽然您也刮了我抚标的兵权。但是配合您侯爷办事。我要是推三阻四地,恐怕八爷也会怪我不识大体地。依我看。侯爷。您现在有一个很大的麻烦。”</p></p>
凌啸装出略有惊慌的样子。连忙问道,“啊?苏抚。何出此言?”</p></p>
苏克济暗暗高兴,这个凌啸还是嫩了点。一句话就唬住了他,“侯爷。我知道整军令已经可以防范住了绿营的不稳。我承认您今日大获全胜。但是您也得承认,人心未附啊。苏克济说句很直的话。今日要不那台三妹纺砂车比试获胜了,侯爷抓住了军中同僚的求财心理。恐怕这个第三条就难以通过。通过了。未必代表了会好好地执行,而且我可断定、明晨时分,至少会有五份以上弹劾您的奏折会递往朝廷!”</p></p>
凌啸愕然道,“弹劾我?我有哪里做错了。让他们有弹劾我的理由?”</p></p>
苏克济站起身来,一指那公案,“侯爷,刚才您的玉扳指一出,其实就可以宣布第三条整军令的,无奈您又提出了为湖北绿营搞些油水。再拿出三妹纺纱车,这样他们弹劾您地理由就多了。”他盯着凌啸的眼睛,声音很是沉闷,“一可以弹劾您妄开军商,与民争利。二可以弹劾您有伤国本,触害农桑,三可以弹劾您以财止贪,有违教化,四可以弹劾您奇淫技巧。不务正业!”</p></p>
凌啸瞪大眼睛,他万万没有想到自己提出的一项技术改进和搞经济,竟然会被扣上这么多的罪名,要是康熙看到了这些官场倾轧的折子,还真是不知道去怎么想呢?</p></p>
苏克济看到凌啸失神之余还要说话,又加上一记猛药,“若不是侯爷是天下闻名的纳兰家族,正牌子的满人,他们还可以弹劾您收买汉军军心。意图谋反!不过,我可以很明白地告诉侯爷,当其他的罪名被您化解地时候,他们肯定要提出这一条来,要知道,鳖拜也是我们满族人!</p></p>
佩服!佩服!这下子凌啸可有些慌了,他忽然想起豪成和兰芩两个的“人质”身份。康熙的心思和提防早就很明显,要是众口烁金起来,康熙会怎想。可就只有天知道了。</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