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五章一夫多妻也有用,载歌载舞臭鸡蛋!</p></p>
“第一步,中国科学院就设在中国超越大学内,中国超越大学就建在巴黎城外!”</p></p>
激情昂扬的莱布尼茨,问凌啸怎么做,凌啸却是早有定计的了。浅浅一笑,他沉声说道,“先生,本殿下的意思,就是除了我国派往其他国家的留学生外,我国将和太阳王陛下协商,在巴黎城郊建设一座专业齐全的综合大学起来,并陆续派遣国内学生前来就读,作为中欧科教的交流平台,也作为所有在欧学子的总部。你的任务,就是首先广邀各国知名科学家、工程师和人文学者,高薪重金,礼聘他们前来专职和兼职,并欢迎他们加入中国国籍,以组成自然科学、工程科学、社会科学三大科学院;并要在科学院的领导下,以外籍院士的人脉基础,全权处理整个大学全盘管理,健全专业设置、聘请知名教授、规划教务章制、任命校务官员、设立奖学金制度等等,为我们的优秀学生,开展预科启蒙和专业拓展的精英式教育!”</p></p>
莱布尼茨大为愕然,凌啸的“第一步”,还真是大手笔。</p></p>
看超级king的意思,连所谓的中国科学院,竟然不是要他请一部分人去中国,而是在巴黎建院办学,还要他全部聘请外国人来担当院士,并对优秀学生担负起奶妈式的培养过程。。。这好像不是自己的强项啊,我莱布尼茨没有当过一天的大学教授,更不谈校务管理了。。。但最让莱布尼茨震惊的不是这些,连他这不太有经济观念的科学家都明白,这种万里之遥的异国大学计划,是何等的耗费资财。。。中国有这样的财力和坚持下去的决心吗?,</p></p>
凌啸就知道老莱一定会震撼,一定会怀疑。本来,如果只是要想互相交流和获取西方科技成果,留学生制度和即将实行的使领馆制度,足矣。但凌啸之所以提出这个耗资不菲的方式来办精英教育,实在是迫不得已。前日,老十三老十四骇然于凌啸要考察英国的事情,让凌啸警觉倍生:国内强大的儒学,是西式教育的死敌,随时可能引起冲突导致夭折!</p></p>
一将一帅不成军,凌啸也好、康熙也罢,势单力薄了些,需要一批成长起来的生力军帮忙,但恐怕生力军的成长实在太慢,人生苦短时间宝贵,凌啸不得不加快进度加大规模!与其为在国内办一所大学而天天打口水仗,甚至激起天下文人,对翁婿君臣二人群起而攻之,还不如多费点钱在巴黎拔苗助长呢,等到四五年后,至少也有了些各方面源源不断的帮手。至于资金,凌啸的两千万两私财,正是该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此种事情上不用,不用来买知识图进步,难道留着给子孙们向洋人买鸦片?!</p></p>
凌啸好歹是现代教育体系下苦熬出来的人,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走路。小学中学大学的教务管理体制,对他来说就是小菜一碟,耳熟能详,这些“经验”之类的,他早就在苦航五个月的闲暇无聊中,回忆修改和整理下来。</p></p>
一面将这些资料扔给莱布尼茨,凌啸一面着重讲了三个方面的关键点。一是对院士和高等教师的高薪聘请和吸引入籍政策:两倍欧洲薪资水平、教务成绩突出和入籍者统一享受中国封爵,骑都尉、云骑尉、恩骑尉这种等同欧洲爵士级别的,中国本就泛滥成灾,就让他们步入欧洲人最渴望的贵族行列吧!二是学报杂志和科研成果专利公私共有制度,凌啸可不想到时候出现白忙一场的局面。而第三点,就是整个学校的军事化管理制度了,无论师生,不仅要遵守中国和法国的法律,而且还需用军纪来约束。。。。。因为到时候,无论是“屠神援法志愿军”能不能成行抵达,凌啸都会安排大量的勤王军人员到来,毕竟,军事学院也必须要建立起来的!</p></p>
整整一个白天过去了,两人谈得是废寝忘食。仅仅是详听了超级king的第一步计划,莱布尼茨就被凌啸的系统性和大决心所征服,路怎么走已经完全心明,那信心,自然也在招商经理富有感染力的言辞中空前高涨。。。。。至少有一点,莱布尼茨在凌啸的点拨下是有信心的,那就是,他知道自己一定可以招揽到很多人才前来担任教职,甚至还将有相当大的比例对入中国兴趣不浅。。。。除开了高薪和封爵之外,超级king还教授了他如何展示政策的隐性卖点:“看到超级king殿下有五个妻子了吗?如果你有两个以上的红颜知己,取舍间苦恼不堪,或者你曾经无奈地放下了一段美好的姻缘,并且那女子还在等你,去中国吧,所有苦恼迎刃而解!”</p></p>
得到这一隐性卖点提示的莱布尼茨,昂首挺胸地出去的时候,他却并没有听到凌啸的奸笑声,“呵呵,很好,老莱你就发动拥有学生资源的教授们好好宣传这一点吧,欧洲人不是喜欢浪漫和情人吗?等过几年,咱们中国,也可以像日后的一些小国家那样,挣一下一夫多妻制度的移民钱了。哈哈,再等我花上十数年搞好国内经济,搞出些中国梦的典型案例,咱们也可以赚加拿大那种投资移民钱了!”</p></p>
打造中国梦,是宏大目标,但这个目标需要凌啸一步一步地去奋斗。</p></p>
首先,他就必须面对着英国的“日不落帝国梦”,为此他必须对日渐强大的英国,实施既交流学习,又削弱打击的政策!在法国所做的合作和缔结暗盟,就是对英国的削弱和打击,接下来,则是需要跨过英吉利海峡,前去英伦交流和学习了。</p></p>
公历1698年的圣诞节,是中国使节团在凡尔赛的最后一天。</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