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安继续说着自己的想法:</p></p>
“臣以为,海选是件很辛苦的活,千年以来至善、至仁、至义、至信、至恶、至奸、至邪之事,须从千千万万个历史真实事件当中选出,首先要懂史、懂礼、知善、知恶才可作此事。”</p></p>
皇帝喜欢读书人,也非常喜欢为作学问而下功夫的人。</p></p>
刘安提议的这事,从商失德开始选历史至善、至仁、至义、至信。至恶、至奸、至邪之事确实是件大工程。</p></p>
李沆这时说道:“官家,此事可为,一点点钱帛的花销不在顾虑之内。臣唯顾虑的则是,如何把握。”</p></p>
刘安上前:“臣请三位相公为终审。”</p></p>
这下,李沆担心的事情也没有以,说是终审,这很可能就是他们要署名了。</p></p>
李沆摆了摆手:“老夫不足称为大贤,朝中有贤者。”</p></p>
李沆也是谦虚了一下,皇帝立即说道:“李公此事,定要亲自出面,朕以为,此事可为。暂定为秘书少监上任后第一事。”</p></p>
“是。老臣定当尽心竭力。”</p></p>
皇帝立即命小太监将几位重臣都请到了崇政殿。</p></p>
三相,李沆、吕蒙正、寇准。然后是王旦、工部尚书向敏中、端拱二年榜眼现结事中曾会。</p></p>
这些人是李沆挑的。</p></p>
都是清名在外的清流,李沆不喜欢媚臣,更不喜欢那些爱钻营的人,那些人会污了这书。</p></p>
寇准进来,看了文章,又看了刘安一眼,再看李沆之后,寇准很想告诉李沆,你上当了,这小子才是一个会钻营的家伙。</p></p>
不过,寇准不讨厌钻营,只讨厌立身不正。</p></p>
刘安到现在为止,还没什么让寇准讨厌的。</p></p>
若说寇准对刘安有意见,那就是太年轻,太浮躁。</p></p>
但刘安这次要办的事,寇准喜欢,能警示皇帝的书,可以编,正好在编书的过程中也看看刘安的才情。</p></p>
吕蒙正一直乐呵呵的,他是真正的文豪,编书这事,第一进来就支持了。</p></p>
三相都支持,皇帝又拿钱出来,其余人谁都提意见。</p></p>
很快,这事就定下了。</p></p>
编撰为六人,就是崇正殿这六位。然后总监为刘安,其余参与者有功会留名,无功直接踢出去。有大功,下次大考会酌情加分。</p></p>
但寇准提了一个要求,每个故事在挑选出来之后,负责挑选这故事的人,要写百字的论。</p></p>
这事就这么定下了。</p></p>
刘安回到刘府的时候,都已经天黑透了。</p></p>
一回府,刘安就把正式的公文给了王曾,王曾一看大吃一惊:“这,这就成了。”</p></p>
刘安不以为然:“难道还要议上十天半个月?就是编本书嘛,李相公经常为官家读史,现在有素材可以给三位相公提供,这难道不是一件好事。”</p></p>
王曾猛摇头:“不是这个,而是这事有点大。只说编书写论让三位相公两位尚书还有曾给事中点评,就凭这个,举人们怕会疯涌而至,你又加上大功者会在大考有加分,这一条我认为会出乱子。”</p></p>
“什么乱子?”刘安有点不理解。</p></p>
“大考。”王曾只说了这两个字。</p></p>
刘安依旧不理解,刘安心说高考加分这种事情,后世很常见啊,再说了。放在眼下,也就是补录几个人,这似乎没什么。</p></p>
王曾看刘安还是不明白,对刘安说道:“不如这样,叫范威等几个过来。”</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