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河边(2 / 2)

大化篇 风烟散序 0 字 2021-04-02

白日里李云泽虽见过一面,但未曾细看,此时映着篝火,看到这小女孩身上穿着一件十分宽大的的衣服,袖长过膝,下摆拖地,应该大人的衣服稍加改动便给了小姑娘穿。头发枯黄,满脸菜色。头发梳的十分整齐,扎了两个朝天小辫,脸也洗的干干净净,照顾的很精心。

张承歌又指着李云泽对小姑娘说:“这是云泽哥哥,快叫人。”小姑娘羞怯的将脑袋藏在张承歌身后,紧紧抱住张承歌不放。

两人正闲聊,一段乐声从不远处响起。随后,一个目盲老者蹒跚走来。在三丈远处即停下,对两人道:“两位小哥,瞎老汉行路至此,能不能拉支曲子,换条鱼吃。”

张承歌抓的鱼本来就多,三个人怎么也吃不完,便道:“拉什么曲子,相逢就是有缘,来吃吧。”目盲老者道了谢,前行几步,坐在两人对面,距离火堆不远不近,好似眼睛看到了一般。

李云泽一看老者,心道好巧。目盲老者已经先对他开口道:“这位小哥,可是打芦湾城来”李云泽道:“正是,先前与老丈还有过一面之缘。”说完醒悟过来,这话对盲者说不太合适。

老者却没往他处想,高兴地道:“前番承小哥解渴之义,今番又受解饥之德,小哥真是瞎老汉的贵人。”李云泽忙道:“不敢当。这顿饭是这位朋友请的,我只管吃。”

看他满面风霜,李云泽心里叹了口气,再看到一旁的张承歌兄妹,忍不住想世上为何有这么多的受苦之人,心思便有些沉郁。与老者攀谈一会,上次未通名姓,才得知他名叫万一夫。

一阵烤鱼的香味传来,张承歌取出一小包调料,均匀地洒在鱼上,先递给李云泽。柳叶从张承歌身后探出头来,眼睛紧紧盯着烤鱼,看到李云泽向她望来,赶紧又缩了回去。

李云泽笑吟吟地将烤鱼递到她面前,小姑娘扭捏着不肯接。张承歌接过来,塞到她手中,道:“快吃吧。”又做了一条递给李云泽,李云泽递到万一夫面前,道:“老丈,鱼烤好了,请用!”

万一夫摆手道:“这怎么能当得,理应小哥先用,有多余的赏一口给老汉便好。”李云泽将穿鱼的木枝塞进他手里,道:“鱼还多着呢,老丈莫要客气。”

张承歌吃的快而仔细,一条鱼李云泽才吃一半,张承歌已经吃完了,而且鱼骨光滑,没有丝毫鱼肉附在上面。柳也也是如此,每咬掉一口鱼肉,都要随即把鱼骨上的肉丝吮干净。那边万一夫也是如此,鱼骨要来回吮几遍,骨头上绝不留余肉。

填饱肚子,万一夫道:“承蒙两位小哥款待,老汉无以为报,就拉支曲子解解闷吧。”说罢,扶正奚琴,琴弓黏在琴弦上,一段欢快的亮音如流水一般冲破了夜色的宁静。

李云泽听了仿佛忆起儿时与玩伴在湖水里、田野里戏耍玩闹的情景,张承歌则听出了鸟儿冲破牢笼、一气冲向天际的自由欢快。

一曲奏罢,李云泽忍不住赞道:“老丈好技艺。”两人就此聊起了音律,越谈越是起兴。万一夫淡然一笑,道:“老夫百多岁的年纪,全耗在这把琴上,平日里就靠他混口饭吃,手熟罢了。倒是小哥年纪轻轻,在音律上见解不凡,令人佩服。”

李云泽道:“老丈也知,我家本是开乐器店的,通晓音律是首课,所以从小就随父亲学习音律,略懂上一些,算不上方家。”

万一夫一直奇怪李云泽为何一个人远行至此,忍不住问道:“小哥也是听到‘雅韵心声’的消息,去武梁城赴会么”李云泽道:“雅韵心声小可没听说过。听名字应是与音律相关。”

万一夫道:“不错,这‘雅韵心声’乃是燕归楼所办音律雅集,数年一次,乃是爱乐之人不可错过之会。”旁边的张承歌听到燕归楼三个字,眼睛亮了,贼兮兮地道:“燕归楼听说可是个好地方!”

万一夫笑笑,转而说了一些父母恩重、江湖凶险之类的话,慢慢李云泽听明白了,这是看出来他是离家出走,拐着弯劝他回家的意思,道:“小可这次出门是有重要的事要办。”万一夫听了,以为是他受父母指派出门,才放了心。

直到一旁的柳叶打起了个哈欠,万一夫道:“夜深了,给小姑娘拉一支催眠曲吧。”琴声转而平静安然,不一会柳叶便伴着琴声在张承歌怀中睡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