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抄书(2 / 2)

大化篇 风烟散序 0 字 2021-04-02

俗语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说起来,读书千遍,未必有抄书一遍更见功夫。抄书中,李云泽不断有新的发现、新的收获,之前读书时遗漏的内容,抄到时如读新书。一些误解的内容,之前总觉于理不通,抄到时才觉察到是自己理解有误。凡此种种,都一一陈列在眼前。一遍书抄完,所获不亚于新读。

向余书元呈上抄写的书稿。余书元看到歪歪扭扭的字迹,一把扔还过去。道:“春蚓秋蛇,哪堪入目。回去练字,把大五行经抄上三遍。”给了李云泽一卷碑拓,让李云泽对照摹写。这卷碑拓是前人柳勿贤的字,柳勿贤世称楷书集大成者,其字法度森严、骨力刚劲,疏朗开阔、清秀方整。

李云泽沉下心来,将碑拓仔细研习了几天,而后开始抄写。这次比第一遍更为仔细,每写一字都要谨遵书家要旨。先在心中仔细思索字的框架结构及运笔转折之法,几乎每个字都在心中揉烂了,对书中内容的理解自然又更深了一层。这样一来,抄书进展极慢。三个月过去,《大五行经注》堪堪抄了一半。

初始时,笔法甚为生疏,不仅无神,形也难似。之后渐得其形,日夜揣摩、孜孜以求之下,慢慢有了几分神采。张承歌看过李云泽的手稿后,道:“真是怪了,你除了修行不成外,干啥啥行。有什么诀窍没有啊,我也练练。”李云泽道:“诀窍有啊。你也像我这样,抄书抄上几千万字。就是头猪,也能写出来一笔好字了。”

余书元接过李云泽呈上的手稿,细细看了,十分满意。随口考问了几个深涩的问题,书中所有,对答如流,书中所无,思索过后,亦能循理答对。余书元十分高兴,他安排李云泽抄书,唯一担心的是李云泽过手不过心,徒然成了练字的功夫。经过考问,才放下心来。

余书元道:“五行全修乃是创举,首重的应是知所避忌,而非一味求进。令你抄写《大五行经注》,乃是为了让你先明五行之性,后修五行之法。”

“阵法是炼器之要,学会了阵法,炼器之术便学会了一半。阵法说难不难,说易不易。说不难,是因为各类阵法阵图前人已有定论,只需牢记于心,照本宣科即可;说不易,是因为阵法一道最重精准,阵图刻画之中,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书法一道,既能练心,也能练手,能让柔软的笔尖随心写出各式各样的笔画,自然也能在刻画阵图时手应其心。”

其实,余书元坚持令李云泽抄书,还有另一层用意。五行全修与其他修行路径不同,尤其不能贪功求快,时时都要保证五行灵元的平衡。稍一不慎,就会废功亡命。这就需要修炼功法的人有一个好的心性,在修行之中不急不缓,不徐不迟,不因落后于人而心有急乱,始终按照自己的步伐走自己的行程。所以,余书元便借各种机会磨砺李云泽的心性,使之更加坚韧细致。

由此亦可可看出余书元与汪不屈两人见识高低来,汪不屈是告诫其中凶险,以言语与实例为诫。这种办法初时肯定有效,然而天长日久之后,一路无风险,胆子就会越来越大,很容易就把当初的告诫抛诸脑后。没有人会把他人的告诫当做金科玉律,哪怕别人的失败就发生在眼前。

余书元则打熬其性情,养其静气,不管是抄书,还是习字,抑或是摹阵刻碑,用意都在于磨炼其耐心毅力,使细致、严谨等品质浸入其骨髓,见效虽慢,却可令其一生受益。

李云泽原本以为余书元令自己抄书,不过是牢记书中内容,今日方知,还有更深考量,心中感动。对余书元深深一揖,道:“受真人恩惠良多,真不知该如何报答才好。”

余书元笑道:“你救我性命,是你我之间的缘分。我指点你修行,也是你我之间的缘分。谈什么报答不报答。对了,你与张承歌是如何结识的”

李云泽将与张承歌结识的经过说了。余书元又详细问了张承歌当时的处境,李云泽听张承歌说过一些,所知并不完全。余书元听完,道:“说起来,梧城张家和东华派有过很大一场缘分。可惜……你这个朋友资质一般般,脑子却十分好使。自从他加入了那个什么队后,以多胜少也就罢了,多数时候都是以少胜多、以弱胜强。你连着抄书,心神消耗甚大,放你七日假,不妨跟着他到漠北去转转。顺便杀几个漠北人”

“杀漠北人”李云泽想不通余书元为什么突然安排这一出,迟疑地问:“真人,必须要杀么”余书元听到他的心脏砰砰直跳,笑道:“没出息。去见见杀人的场面,只要不被漠北人杀了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