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拜师(2 / 2)

大化篇 风烟散序 0 字 2021-04-02

后面的,无论怎么努力都施展不出来,就好像路就在前面,偏偏已经筋疲力尽,抬不动腿。就好像能跳九丈高,而要摘取的东西偏偏在九丈一寸的地方。竭尽全力,却只能望而空叹。

李云泽明白,是他的修为不够,练气初期的修为实在太低了。反正剑诀已经全部记住了,只要后面修为到了,就能习学,也不必为此气馁。看着小人道:“你是不是还有什么东西要教我。”小人自然不会回答他的话。李云泽又将湖月溪山曲吹奏了一遍。

小人再起变化。伸了一个懒腰,悠悠站起。摇摇头、伸伸手、晃晃腰,一副自在模样。舒展了身体,手掌一伸,一把小剑浮空悬在手掌上,小人虽然没有眉目,但李云泽感觉到,他看着掌中的剑在笑,是一种会心的、亲近的、平和的、安然的笑。紧接着小人身影晃动,演示出剑术的第一式。一举一动,如流云般轻缓。

剑却不在手里,而是好像有一根无形的丝线牵引着一样,四处飞旋。李云泽看到这一幕,脑子里瞬间浮现三个金光闪闪的大字:

御剑术!

小人动作不停,一式一式演示下去。神藏天文,剑蕴山河,虽然轻缓,却有说不出的意蕴,和煦处若春阳风微,焦灼处若盛夏流火,凌厉处如秋霜懍烈,肃杀处如严冬雪藏。

一套剑术下来,李云泽仿佛经历了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整个历程。待到二十四式结束,小人又回复剑浮掌中初始动作。而后化作无数光点,飘散在四周。

李云泽着实没有想到,这套剑术竟然会是御剑术。拼命的记,发现又没有什么好记的,小人的动作跟前面学的剑式一模一样。整个过程里,给李云泽印象最深的,是小人的每一个动作都是自然潇洒、在有意无意之间。

光影小人散成的光点,在半空中一阵盘旋,合成一幅文字出来:“入得此门,拜过祖师,便为我门下记名弟子。幻影所传,名曰太初天文剑,二十四式各以节气为名。剑者,下取形,中取意,上取境。我门中剑术,在境不在意,在意不在形,习得剑诀剑式只是基本,领会剑中之意,方有小成,悟得剑中之境,方为大成。列各式剑意如左,剑境则依个人修行而自悟。……”

后面从立春剑起至大寒剑终,列有二十四道剑意。

李云泽接着往下看去,“立春剑,为天文剑起手式。其意:鱼行上冰蛰虫振,东风解冻掌中春。立春为节候之始,万物复苏之初。立春过后,东风解冻,鱼舞虫振,万物自此一派欣欣。此剑的奥义便在“生发”二字之中。”

李云泽也不知这些光字何时会散去,竭力记忆,背诵如流方罢。随后不久,光字又散成一个个的光点飘在半空中。李云泽等了半天,没有再像之前一样,合成文字图像之类。

刚才的文字最后注明了这些光点的用途,是用来练习太初天文剑的。只有把这些光点全部击散,出去的路径才会打开。

这也正合李云泽心意,此处清静,不如在此先将二十四式太初天文剑练成。

至于御剑术,以他现在的灵识水准,连边都碰不到。还是留待筑基之后再钻研。

心中计议定,立马开始参悟起二十四式剑诀来。剑诀并不复杂,李云泽很快就参悟了七七八八。只是参悟是一回事,使用是一回事,待李云泽取出泓光剑练习时,根本就控不住长剑,每每脱手而出。

怕碰到祖师肖像,李云泽对祖师行过礼,将祖师肖像卷起收好。不想不知道又触碰到哪里的机关,一阵极轻微的响声过后,一股磅礴的灵气注入石室,直至石室之内灵气浓郁如雾。

李云泽起先下了一跳,持剑戒备。半晌,环顾四周,发现除了灵气浓郁之外,并没有其他东西出现,始松了口气。

感觉空中的灵气有若实质,一抓一把,一不明白何处而来,二不明白因何而来。想来想去,归结于师傅的安排。如此浓郁的灵气,正是修行功法的好场所。

修为始终是五灵根修士的短处。在汪不屈大量丹药的帮助下,李云泽五行功法全部达到练气初期修为。自那之后,余书元禁止他借助丹药灵石修炼,修为进度重新变得像乌龟爬。单修一套功法已经远远落后于人,更何况五行全修即使每套功法只修行一个时辰,也要耗去五个时辰,总也不能一天什么都不干,只打坐修炼。

汪不屈和余书元都千叮咛万嘱咐,修炼五行功法最重要的是保持灵元平衡,这样才不会引发灵元混乱。

李云泽想来想去,取了个折中的办法,每天修炼两门功法,尝试了一段时日,也正因为修炼进度慢,每次修炼增进的灵元寥寥,并不至于打破灵元平衡,只是修行进度就更慢了。

这里的灵气环境对修炼大有裨益,李云泽试着运转功法,灵气如雨滴一般透过穴位,进入经脉,汇至气海,化作灵元。一个时辰足抵外面月余修行。心头大喜,连剑术也不练了,一心打坐修炼。只有心力倦了,支撑不住,才会练几遍剑术,调整心态。随后又紧接着修炼。效果很是显著,气海很快被灵元充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