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四章 险桥(2 / 2)

大化篇 风烟散序 0 字 2021-04-02

这才心里慌了。目不能视,耳不能听,桥又如此狭窄,稍微偏了一点方向,脚下踏空了怎么办

停顿半晌,鼓起勇气小心翼翼迈出一步,脚下踩到实物,又迈出另一只脚。为了保证方向不偏,想了一个笨办法:脚跟抵着脚尖,一步一步往前挪动。几次安全无虞,松了一口气,放下心来,只要桥上没有另外的机关就好。慢慢加快速度。过了有半刻钟,迷雾渐渐散开。

前面是一座高峻的山峰,仰不及顶,俯不见底,壁立险绝,光滑如镜,不知是天成或是人为。

“东华山门”四个巨大的行草字竖泄而下,如九天飞瀑,如水中惊龙。

每个字看着仅有一丈大小,仪态却仿佛无限延伸,在看不到边际的山壁上丝毫不觉其小。

字的正下方是一处山洞,山洞前是一块凸出的山岩。

李云泽此时已在桥的尽头,踏足山岩上,回头去看索桥,不由哑然失笑。白雾变得有如透明水晶,丝毫不影响视力,一切看得清清楚楚。

自白雾出现的地方,窄窄的索桥便呈扇形展开,原来破破烂烂的木板也被坚韧结实的厚木取代,正好与凸出一带山岩相接。也就是说,只管大踏步前行,压根不用担心会掉到桥下去。

前面传来李云洛哈哈大笑的声音,还学着李云泽模样,一步一挪走了几下。

又对李云泽道:“怎么样吓坏了吧。我和云津刚来的时候,第一关考验就是从这座桥上走过去。咯咯!当时可热闹了,同来的师兄妹哭成一片,我因为担心云津,没工夫哭,第一个走过来。带队的师叔,还把我好好夸了一通。嘿嘿,其实,我心里也怕的要死。”

当着妹妹的面丢人,李云泽汗颜自愧。又装作泰然无事地道:“这座桥好古怪,来的时候什么都看不见,现在又看的清清楚楚。”

李云洛故作老成地介绍道:“这桥可是访道祖师亲自修的。从他老人家招收门徒开始,每一个东华弟子都是从这座桥上走过,才能入门的。师傅说,祖师修此桥的目的不是为了考验,而是为了教训。是想要让门人弟子都知道,修行一途最大的障碍是自己的本心。每一个人的本心都是由个人的万千阅历堆积融合而成,‘自以为是’在所难免。然而,人到死都会犯错,又说明再丰富的阅历,都不能保证自以为的‘是’是对的。所以本心不能立而不变,需要破而后立,需要革故鼎新。圣人云:‘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这座入道桥,上桥之前,觉得即将踏入危险境地,命不久矣。身在桥上,危如累卵,命悬一线。身处迷雾之中,人总认为看不到听不到闻不到的地方是危险的,而实际上呢,脚下也许就是坦途一片。一切凶险不过是自己本心的幻想。”

李云泽仔细揣摩这些话,又回头看那座前窄后宽的索桥,心中大受震动。

李云洛的话是一面,他另有一重感悟。

俗世之中有言曰:富贵险中求。得了平安,便失去机遇。少年之时,心怀壮志,只身远赴漠北。机缘巧合之下为弟妹谋下了现在的前程。冒险进入乱石岭,打开棋盘机关,获得了太初天文剑和风行水上身法的传承。与中行道、沈子约进入天涯沦落人墓,因而得到方止行的指点。

但是,天涯沦落人墓的经历,在方止行诈说要对他们进行夺舍的时候,他真真切切体会到什么是恐惧。故而从那之后,心念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自己得到的机缘已经足够多,不要贪心过甚,最后折戟沉沙。所以一直以逃事避事、居安求安自铭。

这段时间里,一个人安稳自修,寸寸积累,收获平常。东华派以一个“险”字行入门之教,是不是说若以为前路凶险,便自退却,莫若去做一个凡人,享受一生安乐。默然半晌,受益良多。感叹前辈的智慧着实让人钦敬。

李云洛看李云泽呆立桥头,知哥哥必有所得。安静的在一旁等候。李云泽回过神来,李云洛粲然一笑,指着身后的山洞道:“哥哥,这里就是东华派的山门了。”

山洞入口一丈来宽,里面是一个宽阔的石室。在这里才见到了东华弟子。室顶悬挂着一颗硕大的萤石,照得石室内光亮如昼。

九名修士围成一团,正在谈笑。李云洛走过去,道:“诸位师兄打扰了。不知哪位师兄当值,小妹要带一人进山。还请核验。”

一名练气后期的修士站起来,接过李云洛的玉牌。注入灵元查看身份,看到师承是淳于书香,满脸是笑地道:“原来是幽悠谷的李师妹。怠慢了!不知师妹带何人进山”说着朝李云泽瞟了一眼。

李云洛没有托大,依旧客客气气地道:“这位是家兄,前来探视小妹。”李云泽原先还担心妹妹待人接物有慢傲之病,看到她谦敬有礼,定然是师傅教训有法,对她更加放心。登记了李云泽的身份,叮嘱最多驻留三日,便放两人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