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五章 人选(2 / 2)

大化篇 风烟散序 0 字 2021-04-02

许清群道:“新设之院,所辖又皆是炼气期弟子,院主之地位、修为不宜过高,筑基较为适宜。然其地位职责势必越来越重,应当选以刚健有为且素有威信的弟子担任。”只说了几个条件,未推荐具体人选。

边清远点头赞同,他也这么认为。看向考功长老赵清实,考功长老掌职事者考课议叙,推荐提名院主、城主人选乃其任内之事。

赵清实道:“书字辈筑基弟子之中,以余书元师侄、魏书难师侄、淳于书香师侄三人最为杰出。原本这个院主由余师侄担任最为恰当,折冲院乃是他力主所建,张书歌又是他一手发掘,然而现在这种情况,不宜让他再劳心费神,只能另选他人。”言下之意,魏书难与淳于书香二选其一。

补阙长老唐清池道:“最好将东华七子一并作为人选考虑。若大事成,对院主自可大涨声望;若大事不谐,对院主声望打击太大,对门中大局都有影响。请掌门师兄慎选其人。”

话没有直说,但余书元出事之后,众意将魏书难作下任掌门培养。若淳于书香任院主,大事成了,淳于书香在门中乃至辖境之内,势必拥护者众多;若魏书难任院主,偏偏大事不谐,对其声望势必是一个巨大的打击。出现这两种情况,都会影响到掌门之位的顺利接续。而东华七子的成就上要比两人低上一层,从中选一人,影响不到掌门之位。

拾遗长老令清白接着道:“而且,余师侄之事也是个很大的教训,若魏师侄再有差池,淳于师侄便是接替人选。不宜让两人陷入此事之中。”

太史长老庄清烈道:“两位师弟的考虑固然着眼大局,是老成之谋。然则那件大事影响本门乃至云洲千秋万代。咱们这一代只能做凿空开路之事,奠基兴业的重任都在下一代身上。若不亲历此事,日后能否胜任掌门之责”太史掌修撰内外史事,学贯千秋,所言所谋更在百年之后。

一众长老、院主听了几家之言,都在心中衡量利弊轻重。许清群想了想道:“掌门,这折冲院乃是余师侄的提议,不如听听他的说法。”

余书元出现在天行峰时,掌门与一众长老面上虽然平静,内心皆唏嘘不已。不由得都忆起三十年前,余书元第一次登上天行峰时。

那时候他风华鼎盛,灼灼如辰时之阳。无论才智、修为、气度、风评,都是一时之选。甚至有门中长辈断言,他有成为元婴大修士的潜质。

也是在这里,他受领了门中交予的重任。满怀壮志,要为东华、为天下尽一份力。而今岁月未添几许,却苍颜华发,比他们这些大了几百岁的长辈还显老迈。

余书元刚要行礼,许清群道:“罢了,没必要来这些虚礼。坐下说话。”余书元在最下首坐定。边清远道:“我和你诸位师伯师叔,在议折冲院院主的人选,想听听你如何看。”

余书元早有所料,坦然一笑,道:“师尊,徒儿毛遂自荐。”

边清远脸色一变,决然道:“不行。”掌门为何反对,一众长老、院主心知肚明,看余书元鬓发苍苍,原本门中最有前途的弟子,现如今这般境况,都心中不忍。

治典长老康清一与余书元最熟稔,道:“你对师门的拳拳之心,我们都省得。你也要顾念到自己,不可一味逞强。”

余书元道:“在大事未明朗之前,魏师弟、淳于师妹都不适宜。邵师弟等都在悟道的关键之时,也不应为此事分心。由师侄做这个院主最为妥当。只要师尊及各位长老、院主早做决定,开启裂空阵,局势好坏,趋势一显,徒儿这院主最多两年就可以卸任。”

一众长老、院主虽都觉得余书元最合适,但看到掌门冷着的一张脸,谁也不敢挑头说同意的话。

许清群看局面有些僵,道:“掌门,莫若这样。我和几位师弟去找要恕祖师,求一颗还生丹。若能求来,则依余师侄,若讨不来,咱们再另议人选。”

要恕祖师原本是一名散修,金丹后被东华派招安,后来借东华派之力成为元婴修士。

此人有一手极佳的炼丹术,素来目高于顶。虽然名为东华派的修士,对东华殊无感情。与东华派之间,更多的是一种交换的关系。

还生丹是他炼制的一种灵丹,在上古时都是赫赫有名的丹药,既能延年,又可疗伤。也不知他从哪里得到的丹方。

边清远曾经为余书元去讨要过,无论如何求肯,要恕就是不肯给,所提条件极为苛刻。边清远十分恼火,偏偏对方是元婴期的炼丹师,即使身为东华派掌门也无计可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