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里剩的豆芽菜口味没她想得那么好,她也懒得择,干脆带来卖了,2斤去根也够人家炒一碗的。
等确定芽尖上边带有点红的菜确实是豆子发出来的后,好多人都一脸“这你都卖吗”或是“你脑袋没出毛病吧”似的表情。
大蒜卖的人不多,价格那么贵,她这个就自己卖,她反正也随便喊价了,跟芋头莴笋卖一样的。
但,怎么说呢,反正最终还是换回了10个钱,稀缺的东西不管有没有用或者有多大用,总是有人愿意出钱买的。
快到她准备去购物收摊的时间,每样都只剩一点点了,她也不准备等了。将剩的一把花编了花环重新挂上枝头。白色的花树下又有七彩的花,怪异中又带点和谐。
只有蛋糕她明显感觉卖得慢了,节日那几天连续来,四斤有时候上午基本都能卖完当天还有预定,如今每两天出摊都要卖到半下午。
她想着这东西或许县城买得起的都尝过一圈了,之后还是得让人想着,时时都能吃到也许就没那么有吸引力了。
或者,她也该想想是不是需要增加一种比蛋糕制作简单,价格也在中间档的另一种糕点来。
但完全靠预定不好解决过客的问题,比如临时进城突然想买的。
考虑了会,她决定以后只带一个现货,其他老客户还是靠预定,如果新客的需求增大,她再慢慢提高。
不知道饥饿营销能不能管用,但她得试试。
她也不是真想造出一个爆款什么的,毕竟她只有一个人,就算一天能卖20个她也做不来的。
无奶油加持的蛋糕还能维持在这个段位的售价,唯一的优势只是在那一点打发的小心思上。如果这一点被点破或者被人研发出来,只是一两家竞争可能还不会影响很大。
可如果像花生糖这样普及,哪怕制作麻烦些,成本就摆在那里,这时代可不是现代那样消费至上的时代,就算自己能做还要到外头买,不仅如此,买还一定要买知名品牌的,贵的。
普通阶层面对小小一方几十块的蛋糕,花起钱来毫不手软。
在这儿,普通人家,能自己做的吃食,大多数人都不会上外边买。就像出来摆个摊大多数都也是自带干粮这样,实在需要买了,也尽量会挑价格比较便宜的,贵就是一个界限。
而这里的大户人家就那么点,如果县城所有的糕点铺子都卖蛋糕了,她这摊位要留住客户除非把味道做到极致。
可限于这儿的工具连筛个面粉都困难,这一点她可不妄想自己能做出比这儿的糕点师傅厉害多少倍的东西来。
人家说到底可是比她还专业的。
最后的结果么,那肯定是被撕开神秘面纱的蛋糕会掉到花生糖一个等级,而她这个小摊很可能因为缺乏产品吸引力和竞争优势,渐渐被淘汰。
所以,在没有妥善的计划之前,她没有什么扩张的野心,只想守着这个摊慢慢攒点路费和傍身钱。
目前这样的操作只是冯时夏想在能力范围内尽量稳定住营业收入,顺带巩固自己这个摊位在县城的认知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