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二 鬼谋腾骧乱八荒(1 / 2)

曹操这无数次让旁人吓得魂飞天外的冷峻目光,对荀彧来说只需要微微一笑就能应对过去。

颍川荀氏乃当今北方豪门士族之领袖,荀彧又是荀氏家族之领袖,年轻的时候就被称为“王佐之才”。

他早年投奔袁绍,后认为其性格寡弱,不能成大事,便与族亲荀攸来投曹操。在毛玠力主曹操“奉天子以令不臣”时,他也向曹操提出了“奉主上以从民望”的战略,让曹操下定决定迎奉天子。

往日里曹操领兵在外,他镇守后方屡建奇功,被封为守尚书令,所以世人称他为“荀令君”,是当之无愧的首席谋士。

两人的关系早已不是一般的主公与谋士的关系,他知曹操所思所想,而曹操此言也正是另有所指。

荀彧说道:“《太公》相传是辅佐周武王开国八百年之吕尚所著,本朝前人记载,内含《谋》、《言》、《兵》共二百三十七篇,其中《兵》八十五篇一直存于我汉室深宫。此书将“武圣”吕尚平定天下之时,西岐大军与各路先贤所用种种排兵布阵、奇门遁甲、医卜星象、计策武艺、经纬政略等记载于内。”

“后天下大定,九州问鼎,吕尚封齐侯,担心此书流传后世保管不慎,落入心术不正之人手中,学得书中种种奇法,又将觊觎周天子天下共主之位,使得权柄易主、生灵涂炭。故他将此书分为数册,分别传于后人和弟子,并立重誓非天下有乱则终身不得观阅。”

“经数百年流传几度易手,直至春秋战国,其后人弟子中的数支纷纷为平定天下、教化众生,而重启奇书,潜心学研,致使墨翟的墨家、王诩的纵横家、韩非的法家、孙武的兵家、老庄的道家、邹衍的阴阳家等各放异彩各擅胜场彰显一时。”

这些传闻曹操早就烂熟于心,但每次听到的旁人提起,都是聚精会神。

荀彧陪着曹操重新回到案边席地坐下,接着又言:“后来又经始皇一统,焚书毁籍,有传是此书早已散佚失传。不曾想,到了楚汉相争,隐士黄石公三次密试于张子房,终将融合精编《太公》中种种奇谋异术的《三略》传授给他,助张良辅佐高祖成大汉基业至今已有四百年。”

此时曹操抢过话去:“到了武帝一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太公》自此便销声匿迹。直至王莽篡汉,昆阳一战,刘秀率绿林军一万七千人对阵新军四十三万,有奇谋士助其召流星、唤洪水,新军死伤殆尽,当真神乎其神。现在这传闻又遍布天下。令君认为此事究竟何为”

荀彧微微作了一个揖,答道:“世间传闻,众说纷纭,不足为信。有传言说我颍川荀氏持有《太公》一部,纯属无稽之谈。”

“我荀氏所传古本中索记载的兵法之术,以当世眼光来看,比之《孙武兵法》都已有不足。先前也已将原本尽数上呈司空阅览。且我荀氏百年来保管此书,并未发现其中有任何与众不同之奥秘。因此世间相传之话,臣为皆是无中生有穿凿附会。”

曹操点了点头,道:“令君家中所传古本,确实平平无奇。但这《孙武兵法》乃是一部奥妙精深的奇书至宝,要说它是《太公》当中的一部,我倒也相信了,不过离传闻中所说,《太公》中记载有奇门遁甲飞天入地之术等相比,却又相差甚远。”

荀彧说:“相传吴越争霸时,有一青衣女子执一竹棒,顷刻间三千越甲竟不可敌。越王使人聘之教习越国剑士剑术,可一人当百、百人当万。如传言为真,最后越国又怎么会被先秦一统。此等言语臣认为实乃野史传闻,全然不可相信。”

“不说那吕奉先是否得了太公中的秘典致使武艺大涨,那关羽、张飞出身寻常贩夫走卒,也都练就了超群武艺、成了当世无双的万人敌,然而却也是跟着刘玄德屡战屡败,现三人居明公帐下,虎士日夜监视,从未有异常,自是不可能有与那奇书有任何瓜葛。”

荀彧指了指案上的行兵图,道:“还请明公早定平徐州进河内之方略,奇书传闻若真有其事,吩咐各方主将与虎士留意搜寻便是。”

“令君所言甚是,即便那吕布得到奇书,现在也是枯骨一付。就依令君之言,速速召集众文武入帐商议!”曹操说罢,又把目光投回了案上的进兵图。